第五节:去体验广东省康复医院的商业模式
第五节:去体验广东省康复医院的商业模式
文/田培军
后来在公司负责人与社保局的安排下于9月1号下午转广东省康复医院,在当天上午办理转院手续的时候与朝夕相处的病友,理疗医生依依不舍,相互建立了“工伤病友微信群”,在此都明白彼此的心情,希望都能早日康复,重新回到自己的职业岗位,这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是一件极普通的事,而有些病友可能这辈子己无法实现,要想功能健全真的好难!在告别的时候,主治肖医生又不放心的再三叮嘱:“不要过度的去锻炼,适量运动”,在那一刻,我完全理解一位“白衣天使”的内心,多么希望自己的病人能尽快康复。
在转院的路上有点拥堵,直到傍晚才到省康复医院,进院的第一感觉就像住进了“宾馆”一样,有专门的医生接待员,入院手续办好后,按照指定的目标找到了专科护士,护士很热情的给我讲解了入院须知,给我负责治疗的主治医生以及安排好了的床位,眼前的一幕让我看到了省康与众不同的一面,每层楼诊专科分得很明确,根据我的伤,分到了创骨科,与此相对应的医师也是专科性,不是综合性,而且护士也是专门负责自己所管理的病人,经过了解以后让我感觉对自己的康复信心满满,大约过了20分钟后,护士把我带到了主治医生那儿确诊,看上去不到30岁,想不到省康的主医这么年轻?他首先看了我的伤脚,其后叫我做简单的功能活动,后来又用皮尺量了我的脚后跟,当他初步检查完后说:“你的功能恢复得还可以,主要问题在于己足弓扁平,跟骨增宽了20毫米,先做一段时间理疗看看吧,目前可能消不了多少肿,要脚不痛我也不能做保证,这要看个人的恢复情况,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明天拍片看看,对症下药,再安排理疗师做适合的理疗项目。”
入院当晚我也在想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一个主治医生都会直言不讳的将病情告诉于病人,而且会往最不好的结果上去说?后来我用换位思考去理解:医学从来都不是脱离现实的东西,必定涉及效益,风险,一旦和你提最坏结果,说明是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而且任何医疗都是有风险的,本着最小风险原则,先要告诉你坏的结果,但是一般会附加概率说明,降低你的预期,提升幸福感。
第二天上午,护士就传给我了一张理疗时间安排单,我迫不及待地按照项目去约见,首先去的是运动理疗组,顿时眼前一亮,怎么那么多穿白色衣服的医生,且全部为20多岁的年轻人?我由不得瞟了一眼他们的工牌,其中有的是实习生,有的是进修生,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本院理疗师,在“步行街 ”的人群中找到了我的项目理疗师,她也是一位20出头的女孩,她看了我受伤的脚,然后询问了我的情况,了解了之后用她专业的流程做各种功能评估,整个过程及细节让我体会到省康的管理团队分工分则如此到位。虽然看上去都那么年轻,在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些医生几乎都是名校医科毕业的,对每一位患者都能做出相应的理疗方案,然后她会安排专门的分工理疗医生教我做运动训练。下一个项目是心理康复科,也是一位年轻的女康复师,我刚到门口就向我问好:“您是田培军吧!”我呆若木鸡,心里在想,是在叫我吧?原来省康的系统很完善,每一个患者的个人资料与理疗流程都在电脑系统里面,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她拿了一张表让我填,其内容我丝毫不敢怠慢,认认真真的将自己的内心如实地做了填答,她看过了之后分析了我的心理障碍,恐惧心态偏重,她面对微笑对我说:“压力别太大,骨折恢复是需要时间的,负面情绪的影响会让你的伤恢复得更慢,要用平常心去面对人生,谁能保证一生没有挫折呢?安心理疗,慢慢会好起来的。”她后来用患者的对比开导了我内心紧绷的心情,让我心里压力减少了许多。之后又到了社会康复科,医生给我讲解了一些工伤保险方面的知识,个档管理员根据康复理疗情况会实施跟进,而且出院后还提供电话随访服务:出院后的工作适应,有无再次康复入院需求?并针对提供支援服务。正所谓现在领先的商业模式:“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所有的生产都会安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未来的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费者是谁,并且知道它的标准是怎么样的。而同行之间比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谁能最先对接到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完成消费者需求的精准程度。”让患者感到幸福,消除后顾之忧。康复师递给我一份资料,我粗略了解到了广东省康复团队有以下分类:康复护士,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音乐治疗师,假肢矫形师,中医师,职业治疗师,社工,这是一个专门为患者理疗康复的医院,生活方面也是自助餐,患者在这儿感到了人间的温暖,心里上没有那种压抑和惆怅,而是憧憬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切气氛都是那么欢快,像在学校读书一样,好多陌生的面孔,有“老师”也有“学生 ”,只是年龄不受限。到了下午,时间安排去物理理疗,理疗师看了我的情况,开始安排中频,超声波,气压包,中药包,并依次做完,并且都有很强的责任感,不是以操作工的心态去完成任务,而是以患者的理疗结果为导向,每位医生的专业知识与素养都让我钦佩,他们的人品与能力也许正是能进入省康的第一前提。
第二天正式安排做各种理疗了,首先运动科的医生叫我做腿的力度锻炼,看上去就是做健身运动,心想,别人还花钱强身健体,我有此机会,何乐而不为!可结果是:在机器上,三下五除二,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中途还要休息,影视上面看帅哥们肌肉发达,体型完美,现在亲身体验,别人眼里的鲜花与掌声,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功需要付出多少的艰苦磨练与努力!做完之后“导游”带我去“山里滑雪”,那是一台游戏机,两脚踩在可以随意晃动的平板机上,眼睛注视前方视频,由易到难的滑雪动做,眼看目标快接近终点,伤脚己累得酸痛,原来这是一台脚伤关节活动机,通过游戏来引开你伤痛的注意力,让你自愿“强制性”地进行身体平衡锻炼,由此我钦佩那些发明家:机器设计的原理是将心里治疗法与身体的运动完美结合,体现得淋漓尽致,达到理疗的效果。做完运动之后可以享受“按摩”了,实习医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的指导下,开始由轻到重的力度给我做关节松动,并时不时问我痛不痛?然后还做一下左右脚对比度,需要压到什么位置,还差多少?我从这一个细节上体会到他们是在用心做事,是以结果为导向去关心病人的健康。做完运动科之后按照单上的指示去见识一下职业治疗,刚到门口,只见一位温和的女医师走过来,把我叫到电脑旁,问我想学什么?这儿有开网店的知识,视频制作,学画画,人体肖像之类的,还有中高档办公文秘,手制工艺品等系列,介绍了这些,我发愣了,这哪里是医院,不就是学校吗?省康怎么照理得这么周到,当今社会是知识不断在飞快更新的时代,你不去学习就会是井中之蛙,不知外面天多大?感觉这儿人才辈出,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自己的见识阅历与年龄严重不成正比,学无止境啊!人生那有哪么多空虚的时间,只有你的心里感到自满,不去充实自己的脑子,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感觉到危难之中也存在机会,安心养病与学习,心里不由自主的感谢国家对我们这些工伤群体的关怀,希望我们能有健康的身体重返工作岗位
,用职业技能去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
脚的情况已经是这样了主治李医生尽自己的治疗方式去改善今后可能会出现的后遗症,开了一种名叫“恒古骨伤愈合剂”的药,促进骨折愈合。另外让理疗师给我量身定做了两只压力袜,促进血液循环,因我的足弓扁平,还特定制了一双鞋垫,调节受力面,减少疼痛,这让我大开眼界,大型专科医院什么都考虑到了,内心感到欣慰与自信。后来一位网络朋友发微信过来,询问了我的恢复情况,我带忧虑的言语给他回复了身体状况,有备而来的给我赠送了一份礼物:名叫《秘密》吸引力法则,我如饥似渴地打开了视频。。。。。。。“你心里所想的一切都会被吸引到生活中来,你如果抱怨情况有多恶劣,这样只会把更多不好的事情吸引到生活中来,如果我们的观点是积极乐观的,我们就会吸引来积极的人,好的事物跟环境就会出现,在人的大脑里,正面思考的作用比负面思考的作用要大上好几百倍,所以大家不用这么担心,要用你的想法达成你的目标,现在在你的生命里遇到所有的一切事物,包括你讨厌的东西都是你招的,宇宙喜欢快速行动,不要拖延,不要猜测,不要怀疑,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当内在直觉推动你的时候,你必须马上行动,这就是你的任务,也是你唯一要做的事,你会吸引一切想要拥有的事物,把自己想要的目标写在纸上,贴在床边,相信自己可能得到它,然后把想法释放给宇宙,宇宙就会帮你实现,有了想法就要相信,还要采取行动,你必须要知道我们的思想是大脑的产物,在医学界我们开始了解到,我们的思想和情绪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物质结构与功能。心态才是最好的治疗要素,甚至超过药物治疗,把心里治疗做为辅助治疗,想要身体康复就不要有心理压力,要相信自己会完全恢复,一个心情健康的身体里是不会出现什么疾病的你的身体每一秒会代谢几百万个细胞,事实上,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天天都在更新,有的部位要几个月,有的需要几年,但在几年内,我们会有一个全新的身体,如果你生了病,把心思放在心上,老实跟人家提起自己的身体,你就会创造更多疾病的细胞,要想像自己生活在一个非常健康的身体里,让医生来去除我们的病痛,当一个人一门心思想着自己疾病的时候,这病就难以康复,如果他不改变心态,从生病转换到如何康复上的话,他就无法能治愈,这就是吸引力定律。快乐的想法会产生快乐的生物化学反应,产生更快乐更健康的身体,负面的想法,压力会让身体更加恶化,也会将低脑部的功能,因为我们的想法跟情绪会持续不断的重新调整,重新排列,重新创造我们的身体,把身体的压力给除掉,让身体发挥自己该有的功能,这样就能自我治疗,无法治愈就让内在的力量来治疗,你可以治愈好自己。”看到了这段视频,明白了起决定做用的是自己的负面影响与正面目标的选择,决定了行动去创造命运,动物界没有人类那么多负面思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恢复,这也许就是万物生规律!此视频让我深受感触,让我压抑的心情烟消云散,对我康复后工作的规划更加自信了,其实任何一个成功者何况不是一样?有一个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在成功的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困难,也像我们受到意外伤害的病人,这种挫折在身体受到伤害之前是根本没办法想像的,所以一般人在遇到困难时是放弃的,而只有意志力与信念极其坚强的人才能坚持下去,真正成功的人虽然没有像我们一样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但他们也都是从生生死死走过来的,从绝路里杀出一条生路。而我们每位患者又何况不是一位“创业者”?你能选择放弃吗?老板是你自己,自己不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谁挽救得了你,你能战胜自己你就成功了,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自己,信念、坚持与意志力,这也许是上帝正在成就我们而设立的一道坎,何况在这个竞争空前激烈的年代,不会永远风平浪静,谁也别想过高枕无忧的日子。你不去用良好的心态迎接挑战,你也将精神上面临崩溃。身体上受一点挫折就杞人忧天,整天担心这,担心那,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马上随你的顾虑而痊愈吗?后面的几天时间,我与几位受伤的患者在休息的时间聊到了现在的心里感言,大部分心里压力都很重,担心以后的功能恢复?今后如何去面临工作?必定连累的是整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虽然志向不大,但家庭的正常生活要有着落?我也是其中类型的一员,他们内心的痛苦我身有体会,我由买社保与不买社保之间的利弊,每个人的受伤情况的程度与身体自我修复功能的时间周期,每个恢复阶段性的各种疼痛的正常过程来开导他们,每个人像遇到了“心理专家”,点头默认,心里由恐惧感得到了安慰,舒畅了许多,说实在话,我所给他们诉说的一切,的确是自己一路从痛苦中走过来的经历,去分享给每一位病友,面对挫折要有一个遇事不惊的大脑,也许他们在工作中没有承受过如此压力,谁都不会料到灾难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祈求神灵保佑只是自己的心灵祈祷,只有在平时工作中对安全隐患提高警惕,切勿麻痹大意,才能避免人生的悲剧,因为这不像打牌一样,输了一局可以重来,上天也不会因为原谅你而给你从头再来的机会?
经过半个月的理疗之后伤情稳定了,没有出现反复恶性肿胀,但行走的时候轻微的疼痛依旧,理疗师向我解释:这是正常的恢复过程,关节位,周围的软组织,韧带,毛细血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损伤,再加上骨痂虽然愈合,但骨折位还很嫩,不能完全负重,在理疗的疏通下,还需要时间的人体功能自我修复后来看了我的状况,由原来的低频调换成中频,还加了一项中药苞热敷,换过之后等一会儿时间自我感觉疼痛状有所减轻,在心里感受到了这一批年轻有为的医生肩负着每位患者的期望,更多的是一份社会责任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是他们神圣的职责与义务。省康的领导人已经将患者从心里上的关爱,与医师,护士组建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周一、三、五安排唱歌,每周二、四、六可以打台球,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手,还能锻炼脚的耐力,一切都在心情舒畅的娱乐中强身健体,周五晚还组织义工会,来带动患者们从心里上传递社会正能量,每逢下雨天的时候就会有服务管理人员雨中送伞,让每位患者充满着温馨的幸福感!每个周二下午,医生都会给我们上课,传授珍惜生命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苦口婆心的用案例来提醒大家不要再去受到二次伤害,患者们听得胆战心惊,如此的聚精会神,深知伤害给自己带来痛苦,对安全意识已经看成是人生教科书的贤文。看到受伤的病人真让人心疼:有个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意外受伤,在理疗的时候躺在病床上还在认真的读书自学,只有三年级的孩子,当人生的挫折降临在他身上也如此的坚强,在幼小的心灵里他早己明白,只有自己不但自学,才能跟得上同龄小孩,他看到每天妈妈担忧的心情,还天真的哄妈妈开心,叫妈妈安心去上班,叫奶奶过来陪伴。感人心碎的故事情节在电视剧里面演得深入人心,可眼前的一幕,让我看得真真切切:一个大约四岁的小女孩,看到严重烧伤的父亲,针灸深深的扎在 受伤的肉体内,她感受到了爸爸痛苦的表情,不由自主地去抚摸爸爸烧伤的 部位,对爸爸说:“爸爸,我看你很痛,给你揉揉,快点好起来,奶奶在家担心你,饭都吃不下。”一个完美的家庭,由于意外的灾难,让一个似懂非懂的孩子都变得如此懂事,可怜的孩子更让人同情。我也是患者,国庆节快到了,想起一直瞒着在家的父母,本该回家去看看的,可脚还一走一瘸,只能用电话牵挂内心的无比惆怅与思念,希望每个家庭都平平安安!
一天下午理疗时间,那位学习的小男孩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望着我,叫了我一声:“叔叔,我想听一首歌,《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我愉快的答应了,我没有想到这么伤感的歌会触动他那幼小的心灵:一位爱唱歌的小姑娘,曾天真的对我说“老师,送我一首歌好吗?”那个时候九月的阳光正温柔的照着她甜甜的笑脸,谁知,那一次谈话,竟成了永别,那个下午,那个阳光灿烂的九月的下午,那个她背着书包,匆匆走向学校的下午,她被城市汹涌的车流无情的淹没了,那一天,她刚满十三岁。。。。。。。这么小的心灵,虽然内心的伤感与自己的遭遇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从他的表情中看到了他多么希望大人的关怀,拉他一把,从伤痛中解脱出来,早日回到老师与同学身边,与同龄小朋友们一起度过快乐的童年!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皎洁的月光洒落在身上,伴着阵阵微风,有一丝凉意,眼望着月亮,思念着家乡,孤独的徘徊在院内小道,隐隐约约地看到一男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一女,我带着好奇走了过去,两人看上去四十多岁,很有气质,两人说话也很有内涵,轻言细语。有时还带一丝笑意。我走近他们身旁,搭讪了几句,原来他俩是夫妻,两人是广东人,之前在家做生意,经过艰苦创业,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家里建了一座四层楼的别墅,准备装电梯,由于下雨,妻子走上楼顶去盖雨布,地面很滑,光线又暗,一不小心脚踩空,从上面摔落下来,当时大腿血流成河,但感觉不到疼痛的知觉,一个完美幸福的家庭在一瞬间坠入万丈深渊。现在生意也没有时间去做了,坐吃如山崩。治病花钱如水,身体已是高瘫,可怜的丈夫天天陪伴在她身边,怕她想不开寻短见,治病一年多,积蓄己花完,多想她能站起来,可老天给他俩如此折磨的考验。真的是有钱买不来健康,真正的让我体会到了健康才是财富!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疗,自己感觉到耐力有了明显增强,疼痛也减轻了一些,没过多久,作业科的医生特意安排了我与另外几位患者在专业医生的看护下走去了2公里外的生活超市,锻炼我们的适应能力,后来回来也是行走,说实在的,受伤之后还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这也是对自己的康复程度的一种测验,虽然伴有疼痛感,但还是也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与前几个月相比,内心充满了幸福感,只要自己每天坚持锻炼,加上理疗上的各方面训练,相信自己会跳出苦海,游到岸边。
9月29日的那天晚上,省康复医院举行了“工康中秋情,医患一家亲”演唱晚会,给患者朋友们带来国庆,中秋双节的节日音乐问候,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里,有一群很有爱和正能量的音乐治疗师,每位都身怀绝技,当晚还特约邀请了“广州好人”锯木工黄隽老师,广州首位盲人尤克里老师来给我们表演,音乐会虽然在医院的首层大堂举行,但是其实观众早己遍布医院的每个角落。人山人海,气氛更胜音乐厅,观众的热情让每位表演者都热血沸腾,摩拳擦掌,务必要拿出最好的状态和看家本领奉献给每位观众朋友们!医患关系紧张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话题,但我做为患者觉得省康复医院的医患关系,不但不紧张,而且是非常和谐,每位患者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意幸福的笑容,相信这医护工作者的治疗与帮助下,患者们很快都能康复出院,重新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在国庆节的回归自然的体验中,感觉到脚走路时还是耐力不行,肿胀痛,应该是恢复时间还不够,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半年能恢复到现在的状况,已经很幸运了。10月9日,我申请转入到了患者们梦寐以求的职康,职康是证明患者的康复情况即将可以安排重返工作岗位的各种技能训练和培训,还根据伤势情况做几项理疗,我于当天下午去参观了一下:一群患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做着各种工艺品,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惟妙惟肖,每件作品上写着操作者的名字,陈列在展柜上,这是医生与患者们心连心的结晶,这虽然是一些普通的工艺品,珍藏的价值却像古董一样价值连城值的不是多少钱,而是帮助患者们克服自卑心里,增强患者对未来生活与劳动能力的一种自信心,每个人轻松活泼,有说有笑,医生与患者穿插在一起,组成一个团队,柜架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孔雀”、“迎客松”、各种花草盆景,公仔。。。。。。。整个培训室像个专业的工艺品厂,当然没有什么压力,这是患者的“天堂”。
之前我一直坚持每天多晨走,训练,但感觉疼痛像“游击战”一样,没有固定的位置,脚后跟,踝关节以下部位,距骨关节位,走久了脚底还伤痛,走路时只有依靠右脚照顾了,受伤的左脚一负重,右脚马上过来接应,就这样产生的“懒马效应”在行走时的状态下,就显得身体忽高忽低,着力点不平衡,跛足由此而成,艰难的步行,后来就不断地自我调整。因为我知道,人的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自我,不管勤快与懒惰,都很难适应,以前的习惯是每天晨走坚持四十分钟,而现在克制自己少行走,好像将自己的心境关在铁笼里,浑身不自在,习惯思维好比一块石头,就在你的手上,如果你把它垫在脚下就可以让你爬得更高,如果你把它放在前面,也许会不经意间绊你一个跟头,思维惯性便成了一个思想枷锁,几天的“静养法”自我体验了一下,感觉稍有好转,疼痛没那么明显了,有时轻微一点点,但早上起床还是有点晨僵。人体的结构就怎么那么微妙严谨呢?整个系统设计得完美无缺,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出了一点创伤,都会导致整个“团队”受拖累。无法正常运动,难怪医术界博大精深,学无止境?
人体的主要系统有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骨肌系统,外皮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眼睛,在这些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人体才能进行日常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系统,即便是一个看来极为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只有均衡的营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确保这些系统的正常运作,维持身体健康。大脑不能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四季各种气温的适应去添加各种不同的衣服来满足需求,还有各个组织器官需要不同的营养,以及有害生活物质明知对身体不利,还找各种借口不去自我控制?企业的领导也正如人体的大脑掌握着企业的发展命脉,不去完善各个系统的协调合作,各岗位的职责以及相应的“营养”分配,不去从自我管理上面去改善,又怎能在竞争的商业市场中健康生存?(未完待续)节选自《逆境中成长》田培军著
https://upload2007.cnool.net/files2016/20230625/20230625221422988.jpghttps://upload2007.cnool.net/files2016/20230625/20230625221435094.jpghttps://upload2007.cnool.net/files2016/20230625/20230625221446420.jpghttps://upload2007.cnool.net/files2016/20230625/20230625221458135.jpg
观 好 精彩文章 好 点赞 已读过了 阅 阅 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