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灵沼 发表于 2023-6-15 20:38:37

张秉勤/再探农耕文明发祥地——灵沼

本帖最后由 中国灵沼 于 2023-6-15 20:47 编辑


是谁编写的周人史诗之一、《诗经大雅生民》这篇讲述后稷降生的神话故事?《诗经》成书于周文王去世500多年后的春秋时期,司马迁撰写《史记周本纪》时,将《诗经大雅生民》这篇周人的史诗,翻译成汉代的“白话文”后,到现在又经过2000多年,更是得以广为传播。那么神话故事中的地形地貌又是指的哪个地方?为什么会造成山西的稷山县、闻喜县,陕西的武功县、扶风县、彬县、长安县,甘肃省的镇原县、庆城县等多地,都说后稷降生在他们那里?他们都说有姜嫄踩的那个巨人脚印、有沼池,有姜嫄村、大嫄村、大原村,庆城县和彬县都还有姜源丢姬弃牛羊不踩的隘巷、有的有给姬弃喂奶的狼乳沟等等不一而论。各地也大都进行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比如,西安市长安区申遗办和长安西周研究会,逐级申报了《丰镐三灵民间故事传说》,2022年底,得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的批复,下一步将继续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集的第五个故事《后稷诞生的传说》和第七个故事《后稷亡灵的传说》,两个故事的故事链完整,姬弃后稷从降生到去世,描述了后稷肇创农耕、教民稼穑,普及农耕技艺的传奇一生,长安区灵沼街道封稷村的后稷祠有诗为证:死后不觉万事空,葬身露首看农耕,忠魂化鸟传节令,杜鹃啼血深夜鸣。

原本就是一个神话故事,各地争诉发生在自己境内 ,还要以地形地貌佐证其真实性,突然想到了毛主席《贺新郎·读史》中的词句“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如何看待这些神话故事和口传文学?国际上的通行惯例是承认其真实性,后面历史的发展进程,都是在此基础上延续演绎的。著名的《圣经》、《荷马史诗》、《格萨尔王》等,都是这样的,《诗经》也不例外。
周族部落要想推翻殷商王朝,就得出师有名,就需要告诉民众皇权神授,证明他们是上天之子,有继承皇权的合法性。历朝历代开国之君,大都有相关的神话故事,周人也是踩脚印生后稷,他们的后辈就有了推翻商王朝的合法性。所以,这个神话故事,也是周人推翻殷商王朝需要的。

周族部落原本偏居华夏一隅,他们还需要走到华夏民族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这才有了周人借用其始祖姬弃降生的神话故事,在中华舞台的中心部位找个地方,认定是他们的始祖降生之地,并以认祖归宗为由,实现战略转移的目的,这样就不会引起商纣王朝警觉。周人认定的姬弃降生之地,就是长安灵沼。他们不去山西稷山县主要是离殷商王朝国都太近,商王榻侧,是不会允许他们存在的。周人也不敢在商王眼皮底下招兵买马、扩军备战、磨刀霍霍,所以周文王是不会冒然东进的。退一步,他选择了长安灵沼这块风水宝地。又经过了西周、东周的500年时间,《诗经》修订了口传史诗《生民》才撰编成书。这也就不难解释司马迁引用翻译《诗经大雅生民》,其地形地貌特征,和长安灵沼地区那么相符合,照着当年灵沼地区实景写的,不符合才是怪事。说不定司马迁利用节假日郊游时,都去灵沼考证过。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怎么写都是对的。

周族部落在西伯侯姬昌的带领下,自西岐迁往长安灵沼后,大兴土木,建祖祠、修沼池、筑灵台、扩灵囿,都城丰京也拔地而起。他们在灵沼这里制定了治国的典章制度、制定了《周礼》、《周官》,奠定了周王朝的八百年江山。经过数年经营,三分天下有其二。
三千多年后的今天,长安区灵沼街道,是国家以“灵沼”二字命名的基层建制单位,灵沼这里,成就了姬弃、姬昌和姬旦三位圣人的千秋功业,也是三位圣人造就了灵沼的不朽!儒、道两家尊为根,尊为源。读懂了作者以上的思维逻辑,也就不再纠结踩脚印怎么就能生孩子了?!我们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尤其是长安灵沼民众。

周人在立国以前的一千多年岁月,都去过哪里?我们如何划分周人迁徙发展的几个阶段?(我另有专门论述)。

有了周人的活动地点和时间段划分,我们可以认为,周人的迁徙之路,是周人传播农耕文明之路,虽无万里之遥,但坚持了千年之久。有了时间段划分和史料记载的地域,我们应该开发出一条“周人迁徙路”的农耕文明文化旅游线路,拉动地方经济,也让后世记得前人的艰苦卓绝,才能懂得幸福生活的不易。愿这篇文章就是星星之火。

自尧帝封姬弃为第一代后稷,到夏末不窋是最后一代后稷,经考证,后稷一职周人共世袭了570多年,大约有20代,这么多代的后稷出生、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都可以说是后稷故里,是没有错的,但只要明白第一代姬弃后稷是农耕始祖,也是周人始祖就行了。

感谢灵沼街办领导多年来对周文化发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感谢灵沼街道广大民众自觉加入到周文化研究的队伍之中。

陕西灵沼宗周文化研究中心 2023年4月16日

穆穆6 发表于 2023-6-15 21:57:54

是的

赵王古镇 发表于 2023-6-15 22:49:56

长知识

云上终南 发表于 2023-6-16 00:35:41

hello1987 发表于 2023-6-16 00:42:40

加油

丝雨轻踯躅 发表于 2023-6-16 22:26:04

历史悠久

废都不废 发表于 2024-9-12 16:21:44

加油

废都不废 发表于 2024-9-12 16:22:11

高新三期灵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秉勤/再探农耕文明发祥地——灵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