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圣地灵沼 张秉勤
本帖最后由 中国灵沼 于 2023-6-8 06:36 编辑2017年收录于《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灵沼遗址,就是传说中四千多年前,姜媛生姬弃所踩的那个巨人脚印形成的沼池。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对他的始祖姬弃降生的这个沼池重新修筑、并赋予了神圣的地位后,才称为“灵沼”的。《诗经·大雅·灵台》中,有“王在灵沼”的记载。政府以《诗经》中“灵沼”二字命名了国家基层建制单位“西安市长安区灵沼街道办事处”。202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也把《丰镐三灵的传说故事》,也收录于《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狭义的灵沼就是沼池,就是姜嫄所踩的那个巨人脚印形成的水池。广义的灵沼泛指灵沼地区、并可以延伸到灵沼乡以外的沣河两岸,长户两县广大区域。灵沼这里,是从狩猎到农耕文明的发祥之地、是指导农耕生产的二十四节气物候气象的参照之地、也是尧帝时期的首座国立大学成均的所在之地。姬弃后稷在这里肇创农耕文明,教民稼穑;周文王姬昌在这里完成了哲学巨著《周易》;周公姬旦在这里制定了《周礼》、《周官》、《立政》等国家治理的各项典章制度;这里还是周武王革命的根据地,几位圣贤,在灵沼这里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江山,使中华民族,从奴隶社会逐步走进了封建社会。周文王在沼池的乾位建祖祠,元亨利贞,为始为大。在沼池的坤位建辟雍,培育了建国急需的政治人才和军事人才。建在沼池乾位方向的文王庙,原本是周文王西岐归来在沼池边修建的祖祠,里面供奉着周人的始祖姬弃、周祖不窋、远祖公刘、太王姬亶、父王季利等五位先祖,时称五祖祠。文王殁,入祠。武王卒,随之。后来人们才叫成文王庙的。董村村民的先祖,就是专职董理文王庙国家祭祀活动的,董村村名也因此而得。沼池坤位的僻雍,就是现在海子村的位置,当年是按太极双鱼图设计的,四面环水。它是周朝的最高学府,沾先祖之光,董村和海子村至今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改朝换代,峰火连天,沧海桑田。文王庙、辟雍、丰京、镐京,现在已经荡然无存。沼池也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平整土地运动。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灵沼,也只能从典籍中了解她当年那幅美丽的画卷。周文王在长安这里建立丰京以后1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共有13朝都选择了在长安建都。周朝的这些建筑,都在中华文明线——北纬34°+的位置附近(详见百度《张秉勤和他的中华文明线》)。中华文化的根是周文化,灵沼是周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它是周人的源头,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要节点。儒道两家尊为根,尊为源。灵沼地区民风古朴,民情醇厚,是华夏民族初期礼仪的制定之地。有诗云:淳朴民风自文武,深厚教化接舜尧。难得三灵周人地,辈有人杰领风骚。感谢水利厅的学者和专家们,没有忘记改变中华民族进程的圣地灵沼。感谢陕西省申遗办的专家们,没有忘记丰镐三灵文化的那些民间故事。
陕西灵沼宗周文化研究中心
好 历史文化厚重 好好 有历史{:mocs_48:} 点赞 了解了历史,谢谢分享 {:mocs_44:} 灵沼一定要得到省市党委高度重视才行!沣河西岸人杰地灵,科学城加速崛起! 误将烽字错打成峰字了{:mocs_50:}{:mocs_50:} 狼烟四起,改朝换代。三千多年的建筑无一幸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