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坐标系中锁定西安的位置(二)
在历史的坐标系中锁定西安的位置(二) 这是有关西安的故事的第二篇,这一篇重点谈谈西安的来世今生,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它的盛极而衰,衰落后的寂寞,衰落的原因以及如何再次崛起。西安几千年厚重的历史,往往会让人莫名在心底涌起沉甸甸的沧桑感,在这里先引用一首古人的诗来提升一下情绪。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西安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显赫的地位?那就不能不提关中平原了,是关中平原支撑起了西安的显赫的历史地位!关中平原号称东方帝王谷,已经不知多少代人了,帝王的魂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关中平原的黄土中埋了多少个帝王,恐怕不是专业人士很少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普通人只感觉是不计其数!西安是随着帝王的出现而建立起来的都城,三千年前西周的镐京就是中国第一个带京字的城市!其实在镐京出现以前关中平原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了!我们知道,汉藏语系产生于六千年以前的甘肃陕西一带,一部分先民向西迁徙到青藏高原,演化出了藏语,一部分南下缅甸演化出了缅语,一部分仍然在关中平原从事农耕活动的先民在5900年以前演化出了汉语!汉语向东传去影响了广大中原地区。其实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先民的语言也是各异的,汉语为什么能拔得头筹成为中国覆盖最辽阔地域的主流语言呢?这又要说到关中平原,说到鼎鼎大名的炎黄二帝了!炎黄时代,陕西、山西和河南西部是由炎黄控制的华夏集团,以山东为中心的华北平原一带是由蚩尤控制的东夷集团,以湖北为中心的苗蛮集团。黄帝炎帝都是在关中平原出生的,他们带领华夏兵团击败东夷集团的蚩尤,使得华夏集团在整个北方占了统治地位。后王权传了很多代,传到大禹的手中,大禹在安徽涂山与诸候会盟,一起联合起来向南进攻,把湖北的苗蛮集团击败,这样一来,华夏集团的影响力就到达了湖北一带。汉语就逐渐在整个北方直到南方的长江流域都占了上峰。这样看来,汉语能在中国广大地域占统治地位,炎黄二帝功不可没!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炎黄二帝为什么有这么强的军事战斗力呢?因为关中平原周边有大量的游牧民族,关中是当时农耕地区和游牧地区的交界,游牧民族经常到关中的农耕地区抢劫,大小战争不断,在这里的先民如果要生存下去,必须和这些游牧民族不停地战斗,久而久之,军事战斗力自然越来越高!黄帝自然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杰出的军事领导人了!而华北平原其它部落周边都是农耕民族,互相就是有战斗也不如游牧民族来得激烈,农民更喜欢安生过日子,并不喜欢打仗,所以他们的战斗力自然会比西部华夏集团要弱得多了!这样一来,黄帝能战胜蚩尤就顺理成章了!可是就算你单人作战能力很强,但人数太少恐怕也难形成军团的战斗力。好在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地域辽阔,土地肥沃,产的粮食足以可以养活一支能打硬仗的强大军团!有人又要说了,农民种地不是为了打仗的,可那是古代,而且是远古时代,你不打别人,别人还要来打你呢!那些周边的游牧民族会经常骑着快马跑到这里来抢东西,甚至于不惜乱砍乱杀!你不组织军队去抵抗还想种地吗?你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就这样,大禹建立了夏朝,经过470年,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大约存在了550年。到了这个时候,关中平原又该发挥它的威力了!周文王的先祖部落曾经长期居住在豳州。豳州就是现在咸阳的彬州,管辖范围包括甘肃陇东地区,这里犬戎杂处,都是周边游牧民族,周族在这里农耕,必须不断和这些游牧民族战斗,相处几百年,战斗力自然会爆棚。后来周族人迁徙到周原,也就是来到了关中平原,这里的条件自然更加有利了,周族获得爆发式发展,一边耕地,一边战斗,很快控制了整个关中平原!这时候再讲一些仁义道德,感化周边诸候小国,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周武王孟津与诸候会盟,组成一只联合的大军,开往商朝的陪都朝歌,一举灭了商朝!因此建立了周朝,并定都镐京!这就是今日西安了!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距今三千多年前!周朝搞分封制,平安统治了几百年,可时间一长,各诸候不满现状,就开始互相征伐,互相兼并,出现了一些大诸候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到了东周,春秋战国开始了,谁也不把周王当回事了,东周是名存实亡了。天下大乱了,该怎么办?这时关中平原又该发挥它的历史主轴的作用了!关中平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开始强大起来,秦军东征西讨,令诸候闻风丧胆,看看秦始皇的兵马俑,那是秦军的方阵,其威猛的气势至今仍然可以震憾人心!春秋战国的乱局最终由秦始皇搞定!秦始皇扫平六合,一统天下!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建立了丰功伟绩!后世李白有诗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秦始皇不仅灭了六囯,整合了原周朝的版图,而且向北驱逐匈奴七百余里,向南把岭南地区以及贵州、越南北部通通纳入了中国版图,极大扩大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不愧为千古一帝!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为后来的汉朝平定天下打下的基础,汉朝建立起来后,还是定都在关中平原的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了。汉朝四百多年的太平岁月让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汉族终于形成了!汉朝过后是三囯,晋朝短暂统一了中国三十多年,接着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一百多年十六囯大混战!后出现南北朝!几百年的大混乱啊!最后谁来收拾这个乱局?还是关中平原啊!北魏末年,宇文泰领军控制了关中平原,北魏在洛阳都城的皇帝孝武帝元修被权臣高欢掌控,他不满当傀儡,逃往关中平原长安的宇文泰那里,这里就成了西魏,宇文泰成了丞相,高欢别立皇帝,形成的东魏,高欢带兵攻打宇文泰,没想到宇文泰是个军事天才,把高欢赶了出去!高欢去世后,他的儿子废了东魏皇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北齐。宇文泰去世后,他的儿子也废了西魏皇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北周。北周在长期的战争年代形成了强大的关陇军事集团!后北周南下征服了四川一带,向东灭了北齐,把大半个中国统一了!这时只剩下南方的陈囯未被统一。这时候杨坚篡权当了皇帝,把北周改名为隋朝!隋朝建立起来后,继续战争,最终灭了陈囯,完成了国家统一!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开了个好头,没想到二代皇帝隋炀帝处处表现自己的荒唐,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在太原驻守的李渊趁机占领了长安,建立了唐朝,最终乱局被唐朝扫平!可见,几千年来,关中平原在推动中国的统一进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西安频繁建都并不是毫无理由的!关中平原可以养育出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军团,这才是根本原因!但唐朝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渐渐远离了长安,远离了关中平原!辉煌过后是长久的寂寞,长安以及关中平原被彻底边缘化了!这是为什么?我在“在历史坐标系中锁定西安的位置(一)”中已经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分析,在这里再重申一遍,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运河!大运河的出现把唐朝的繁华推向顶峰,但随着都城离开长安,运河也被带走了!后北京成了都城,出现了京杭大运河,关中平原就被彻底边缘化了!原因何在?古代陆上运输都是人力畜力车,甚至于肩挑背驮,异常艰难,而水上运输可装载货物在船上,运输能力提升的何止百倍?有这样巨大的效率提升,关中平原怎么还能竞争得过呢?完全失去了比较优势啊!所以唐朝过后的一千年,大运河沿线成了中国最繁华的地方了!当时的南京可以和首都北京分庭抗礼,即使不是都城,其繁华程度也超过了北京!那时的南京北京就象今日的上海北京一样的地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南京处在长江黄金水道和大运河的连接处!是个全国性的水运中心!当然也顺理成章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经贸中心!和今日大上海的出现是一个道理!关中平原渐渐去中心化,成了边远的西北地区!长安也只留下个背影,渐渐走进了尘封的历史中去了,似乎只在古书中显示自己的辉煌了!但唐以后的千年寂寞中关中平原还是有点亮色,那就是产生了秦腔,毕竟这里是二千年的帝都,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是没有谁可比的,秦腔就是在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产生,成了中国第一个成熟的戏剧形式,后传播到全国,成了百戏之祖!包括京剧在内都是在充分吸收秦腔的艺术元素再结合其它戏剧才发展起来的!明清时代中国戏剧产生了几百种,遍布全国,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秦腔在这场戏剧大繁荣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是这点亮色还是远远压不住关中平原边缘化后长久的空虚寂寞,这时怪话也出现了,说什么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同吼秦腔!这句话无疑是对关中平原的黑化,也是对秦腔的黑化!这个时候,西安的处境也很尴尬,时不时废都的声音响起,废都,给人的感觉是颓废、压抑、沉闷!把废都这么一顶又脏又臭的帽子扣在西安的头上,你说谁的心情能好呢?西安还有希望吗?当然有!因为现在已经不是大运河时代了,而是铁路时代了!这篇文章就写到这里吧,我们在下一篇《在历史坐标系中锁定西安的位置(三)》中再来专门讨论西安是怎么崛起逆袭的!
可惜没有一个人回应一下! 写得好! 西安要做的事,应该是文化复兴 我并不受什么《废都》的影响,但我受我亲眼看到的事物影响。我更不看你怎么分析,因为我早就看过秦晖的文章。 顶 {:mocs_48:}这么好的资源,西安如果搞不好那就不是西本身的问题… 秦岭以南 发表于 2023-5-28 22:43
我并不受什么《废都》的影响,但我受我亲眼看到的事物影响。我更不看你怎么分析,因为我早就看过秦晖的文章 ...
那你还挺高级的嘛,非炼食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高人啊!佩服!这么牛逼都要飞到天上去的人,不佩服能行吗? 好 阅 历史改不了,还要继续创造历史 好 小心召来东边人的嫉妒 好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