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自媒体乱像 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生态多元化发展,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人人都能注册抖音、视频号、快手等自媒体账号,或许有的人会认为自媒体时代只要点击率高就行了。可正是这种寻求流量的单一心理 ,催生了许多“标题党”, 借标题之噱头吸引读者,实质内容是良莠不齐。在运营中出现了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盈利等突出问题。 针对这种乱象,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自即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 ‘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类型重点平台,行动将对自媒体信息内容失真、运营行为失度等深层次问题进行打击处置。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以个性化创作表达为特征的自媒体本应有助于信息观点的丰富和共享,然而为了迅速聚拢更大流量和曝光度,一些创作者忘记了初心,意图通过炒作社会热点事件、假冒权威发布科普解读、打造低俗虚假人设等方式为账号“扩大声量”。直播间里行医卖药、哄骗老年人摆拍视频博流量、胡乱解读社会热点误导公众……社交媒体平台“泥沙俱下”令人难辨真伪。探其本源,这实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的伴随产物。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对于美好的追求,更愿意将自身投入到这个似乎充满梦想的领域。但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发布内容的初衷不同,呈现出的结果也是五花八门,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带坏社会风气,甚至杀人于无形。 面对这些情况,净化网络空间生态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的呼吁,惩治网络违规账号也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呼声。 客观来看,自媒体内容创作领域广泛、内容涵盖多元,一则有害信息很容易在精心包装下“披上羊皮”,误导欺骗大众。因此,如何在庞杂的信息流中清楚辨别、精准打击违规账号也是整治工作的一大重点难点。其实不难发现,无论如何“变脸”,那些一味追求流量、搭蹭热点的自媒体账号本质上都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始终绕不开“收割流量+迅速变现”的简单逻辑。抓住这个症结,此次专项行动尤其强调“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自媒体监管”,指导网站平台对违法违规者予以“清空粉丝数量,暂停或关闭直播、用户打赏、知识付费、收益提现权限,下架商品链接,取消广告收益、流量分成等处罚措施”,正是尝试从获利源头上对自媒体违规营利进行遏制,做到“打蛇打七寸”。 还要看到,自媒体普遍依托各大网站平台扎根生长,网站平台的态度举措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媒体的发展态势。从这个角度讲,要有效整治乱象、引导自媒体正向发展,始终需要相关网站平台积极落实自身责任。一方面,网站平台需要着力开展自查自纠、明确账号处罚措施、健全账号审核管理机制等,肃清网络不良风气;另一方面,各方还需以清朗整治为起点,继续落实完善常态化监管和各方面督促机制,从而长久引导各种领域、不同体量的自媒体账号向好向善成长,携手广大用户共同构建并优化良好的网络内容生态和传播环境。 整治自媒体乱象、培育良好网络生态需要久久为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厚植自媒体发展的良善土壤,需要有关部门和相关平台持续不断地严格管理和积极引导。
自媒体才是主媒体! 必须! 挺好的,不然天天看新闻联播 支持,有些打着监督话语权旗号随意揣测误导他人,跟风起哄,无故攻击陷害,已成为网络一大害 文字狱 直播限时,实行实名制,卖货的都要求有法人资格……该上的都给上……扶贫工作不能停{:mocs_32:} 说真话的媒体就是好媒体 自媒体才是接地气的媒体。
那些高大上的官办媒体,天天嚷嚷,哄老百姓何不食肉糜,人日还引导老百姓“奋斗”。 现在的决策和官办媒体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何不食肉糜,唱高调,强洗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