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纪念上山下乡49周年【严建设】
日记 纪念上山下乡49周年【严建设】2023年04月16日 Sunday发一组浐河东路便民市场图片。很有民间烟火气。今天是难忘的一天。49年前的今天,我们西安市74届中学生懵懵懂懂被动员上山下乡。每年每逢这个日子,照例聚集几位老同学坐坐一叙。我把地方定在了老外滩,也就图个清净。意外的是,买单者不是我,是司玲玲。老同学相聚,自然有说不尽的话题。此次相聚者有韩成学、丁锡山、张国庆、姚长生,女生为司玲玲、李雅琦、孙丽娜、李莉、申春玲10人。远在异地的李西茂、洪琦托问候祝福。感觉这些年老同学们聚少离多,毕竟都是奔七的老头老太了。好几年才能见上一面。丁锡山、姚长生、司玲玲还带来了酒、瓜子、茶叶、糖供大家分享。最后少不得拍摄合影。立此存照。以供多年以后做话资。我们相识于1969年,屈指算来,54年。当然此后也许还会有老同学结伴出游,系后话。这个日子可能很多人忘记了。一大早老同学韩元打来电话约见,我给他说今天可能没时间,改天再约。今天是我们74届49年毕业纪念日也是难忘的插队纪念日。有些老货发布青春无悔等言论,也不知他们有青春时光没、如今在文化、劳动技能、财富等方方面面有积累没。我认定这个日子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祭日。当年我曾用法国作曲家马斯涅的《悲歌》曲调,旧瓶装新酒填词作歌,为一些知己知青传唱:当我踏上阎良道,阎良道,多么无聊,悲伤。往事屡屡涌上心头, 4.16,4.16我下了乡。校园四载春和秋。啊。——忘却中的二十中,二十中,她的笑容,回忆。 摘抄一首1975年的歪诗《阎良道》聊做纪念。 每当我下了火车踏上阎良道,心里就涌上一股失意的无聊。异乡谋生的陌路人呵,油然泛起所向无望的烦躁。无论是道旁满罩灰尘的青杨,万里蓝天上高悬着红日的眩耀。绿云悠悠覆遮着青黛色的骊山,滔滔渭河又隔着对故乡西安的远眺。 每当我下了火车踏上阎良道,心里就涌上一股怅然的浩渺。黄金时代的少年生涯呵,心池泛起虚度灼焦的思潮。无论是当时遗下那可叹的哀愁,黯然赧颜上浮现着愧恨的苦恼。怀着欲行何往的思绪,静静地回忆起令人留恋的20中学校。 每当我下了火车踏上阎良道, 心里就涌起一股急流勇进的狂飙。在那晷影滴漏的春夏秋冬里, 你又为母亲的祖国贡献了多少? 无论是络绎不绝的灰色人流, 陈旧的建筑物似发出无情的冷嘲。 胸蕴着预备要叱咤风云的气魄, 默默地探索着人生之途的奥妙。 我不止一次地踏上了阎良道, 踏上阎良这荒凉的市镇和宽畅的街道。 每次归队之前全在此打尖, 每次都可以望见那高高矗立的龙门吊。无论是辽阔的跑道上风驰电掣着银亮的铁鹰,战机引擎发出狮咆虎吼般的长啸,组成了一幅多麽壮丽诱人的画图呵,我雄纠纠地走着这所谓人生的路道。1975.5.17注:作者1974年下乡于陕西渭北阎良。当地土地贫瘠,生活极其困苦,一个劳动日价值仅值9分零3厘。换句话说,即苦干一个月仅能得2.79元。是啊!不知不觉上山下乡的岁月已过去四十九年了!值得纪念! 值得纪念 好 好 好 好 热闹 好 观 曾经的艰辛 好 市井万象,折射幸福生活。 有情怀 热闹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