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西安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之后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支柱产业是支撑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点,而其中工业制造业等硬核产业更是标杆。并且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时代红利中,这些产业也迎来了更有机遇的发展环境,汽车制造产业就是其中代表。
从全国范围来看,汽车制造业都是当仁不让的经济支柱产业,也频频出现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尤其是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两个关注度极高的领域,更是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清洁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概念的加持下,新能源、新技术、新标准、新模式正在让汽车产业这一不算年轻的产业释放出更多活力,2020-2030这十年更是被称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黄金十年”。
而西安作为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最近的发展势头也格外迅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一重点领域中。
主要造车城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统计
先是在全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暗自较劲中,以2022年产101.52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77.7%、占全国份额14.1%的好成绩,力压上海、广州、北京、合肥等新能源强市,夺得“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这也加速了西安整体汽车产业呈现出高增长、高质量的态势,2022年全年,西安汽车产业产值实现首次突破2000亿元,生产汽车125.6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96.7%。
再是保有量进一步突破,即将跻身全国第一梯队。截至今年2月底,西安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93万辆,并且按照机动车日平均增长2000辆的速度来计算,西安机动车保有量在今年4月就有望突破500万大关。
西安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
同样,这对于全省汽车产业都带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在今年1-2月,陕西全省汽车产量达到21.09万辆,排名全国第八,并且在前十汽车主要生产大省中增速排名第一。
而产销两旺的互相刺激之下,除了会带来汽车产业链上的进一步扩容提质外,也将继续带来社会消费层面的持续活力。
当然,汽车产业的大步向前和产销两旺的自洽共荣背后,则是产业链中龙头企业坚守下的合力。
从西安的新能源汽车版图来看,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这也是全国其他新能源汽车强市所共有的特点,蔚来之于合肥、特斯拉之于上海,正如比亚迪之于西安。
数据显示,去年西安101.52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有99.5万辆产自于比亚迪生产基地,占比97.9%,相当于比亚迪凭借一己之力支撑西安汽车产值突破了2000亿大关。并且随着三期新项目的投产、四期项目的筹备,比亚迪带来的龙头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除了比亚迪之外,西安与陕汽、吉利的深度合作,同样也让其带动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比如作为省级商用车(重卡)产业链链主的陕汽集团,前不久刚刚成功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已经建成吉利全球首个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超级智能“黑灯工厂”,成为国内整车企业的首个零碳工厂。
吉利西安制造基地
它们都在用自身的技术革新、模式革新、产品革新来加速整个行业的循环,并且在循环中释放更多的产业机会,加速区域中汽车产业的成长。
当然,除了龙头企业通过整车发挥着自身带动效应升级产业环境之外,产业链其他环节中的“隐形英雄”同样在为汽车产业带来细节的补全。
比如陕西腾龙泰德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在汽车管道总成和商用车空调领域中均属于行业龙头,其空调管路总成年产可达到80万件。公司目前主要为吉利、陕汽等整车制造厂提供配套服务,今年有望将年产值做到1.3-1.5个亿。
西安制造Smart出口欧洲市场
另外在影响新能源汽车续航和安全方面的动力电池领域中,西安众迪锂电池去年也实现了产值296亿元,同比增长3.3倍,为西安再增一家百亿级企业。
这些“隐形冠军”在西安的汽车产业链之中还有很多,或许没有链主企业的光彩耀人,但他们坚守在自己的领域和岗位上,为全产业链的稳固和升级贡献力量。
如今的西安在空间上已经形成高新、经开两大汽车生产基地,而在促进产业集聚方面,形成了以陕汽、比亚迪、吉利三家整车企业为核心的商用车、乘用车产业集群,同时各个“隐形冠军”也在不断加固产业链环节。
多方面的保证和发展,都在助力西安的汽车产业链持续延伸,将产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格局形成后,也将会从产量产值的突破,成为引领全国的全能选手。
当然,作为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西安接下来要做的不仅仅是继续保持现阶段的优势和成绩,还需要在产业的持续升级和深化中,形成足够的产业支撑,继续在全国汽车产业中跻身前列。
因为相比于那些老牌的汽车强市来说,虽然西安如今借助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但依旧还存在很多成长的空间。
项目的持续落地自然是首要的。质量更高、硬科技含量更高的产业项目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其资源集聚效应和龙头带动效应会让产业和区域的成长都受益匪浅。
而项目的落地和运转离不开人才和政策的双重加持。政策的支持会吸引来更多优质的汽车企业,在良性竞争中焕发产业发展的新生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则可以建立完善的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为西安打造出面向未来的汽车产业人才创新高地。
同时,持续且全面加强全产业链中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在产业循环中补齐更多细微环节,不断加固产业链条,形成更完整、细致的汽车产业链。并基于链式的协同发展和全面深化,为西安打造出更适宜汽车企业成长的“生态圈”环境。
不难看出,如今西安的汽车产业正处在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且已经站在了超车的快车道上,在汽车“生态圈”的有序构建之下,未来西安的汽车产业将有更多期待。
加油吧 西安机动车保有量现在包含摩托吧? 比亚迪郑州,合肥,济南无限拿地,尤其郑州,比亚迪去年连续四期拿地1万3亩,西安地位不保,西安需要再争取四期五期六期,再拿1万亩土地,争取比亚迪第二个百万产量,达到年产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力争汽车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以上,晋升全国第一方阵,与上海,重庆,武汉,广州并列第一方阵,其次北京,柳州,长春,成都等。最后长沙,郑州,合肥,济南,南京 好 加油干 filex 发表于 2023-4-7 10:20
西安机动车保有量现在包含摩托吧?
包含,还包含电动自行车!说机动车呢,你挺激动的!{:mocs_1:} 拼劳动密集型和本地(省)市场,西安怎么都比不过成都和郑州,拼技术密集型就不一样了。比亚迪研发中心很重要,大量的汽车设计人才,研发人才,服务人才的聚集,才是长期保持竞争力的优势,也希望争取更多的研发型机构落地,这方面我们可以叫板老牌子的上海,毕竟人力成本低+稳定性高。 继续加油 filex 发表于 2023-4-7 10:20
西安机动车保有量现在包含摩托吧?
包含,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儿童玩具电动车,儿童滑板,都算在里面的。你满意了吧?什么鸟都有… 好 加油 荣耀长安城 发表于 2023-4-7 11:45
包含,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儿童玩具电动车,儿童滑板,都算在里面的。你满意了吧?什么鸟都有…
你跟谁都这样说话吗?喷壶。 超车就超车?非要来个弯道超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