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春到灞桥
本帖最后由 高五幸 于 2023-4-5 10:35 编辑高五幸:春到灞桥
春姑娘羞羞答答,揭开俏丽的面纱,终于回到了灞桥。
灞桥,不是灞河上架设的桥,而是泛指属这一块地域的标签符号。
也许是爱屋及乌之因,家乡灞桥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虫虫鸟鸟,在我的眸子里,似乎比别处亲好,这种情愫在经历三年大疫后感觉尤甚。
兔年之春,春光乍泄,春回大地,感觉不易。
春风吹醒了灞河,吹绿了田野,吹暖了这块富裕、神奇的大地。轻柔的风,自由的风,轻拂在脸面上,舒服极了。
我散步到灞河岸边,堤坝上垂柳依依,已从鹅黄变成翠绿,柳树生发的絮絮如雪,纷纷扬扬,在空中飘浮,落在头身上,继而又被风儿抖落。人在雪花中,雪花随人舞。这种“灞柳风雪扑满面”的美景让我迷醉,庆幸也享受到了古诗逸情里的待遇。
灞桥的柳,春的使者;灞河的水,春的知音。
我的老家在新筑乡新寺村,(之所以在家前加“老”,是因村子已不复存在)村距渭河相对远些,与灞河、浐河却“车马不离桥”,息息相关,河中的水,如生命的乳汁,浇灌着沿河两岸的庄稼,养育了这里一代代子民生生不息,陪着我一天天长大、变老,在我的眸子里,这是一条乡党们赖以生存的“生命河”、“母亲河”。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灞桥沐改革开放春风,泛建没发展春潮,随着浐灞、港务、灞河新区等经济开发区的相继落户,为灞桥行政区域增添了内含和活力。“围绕水做文章”,依水而居的住房新理念,让沿河两岸成为投资建设的热土,昔日的河滩经倒饬变成万家灯火的新家园,灞桥如鹞子翻身,融入祖国高速发展的春天。
春到灞桥,灞河水笑了,笑得前仰后合;身旁的草木绿了,花儿开了,春意盎然,给人一种心情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啊,“新冠疫情”三年的反复折腾,给西安灞桥生产、建设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人民群众经历了“封闭”到重获“自由”的心路历程,冬去春来,人们告别了阴冷,怎能不喜笑颜开,欢呼雀跃呢?!
春到灞桥,马路上又恢复了车水马龙,汽笛声声,建设工地也有了轰隆隆的机械声,十里八乡的庙会人山人海,复见烟火气,学校里读书声朗朗,闹市大街上复现人流如潮、脚步匆匆的身影,生产、生活秩序还原到本来应该的样子。
春到灞桥,做为灞桥子民的我,为家乡的蜕变、为生活的如常感到骄傲,感到高兴!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我们有理由相信,勤劳勇敢的灞桥人民,在经历三年大疫,站在新百年征程的起点上,将生活阅历变成精神财富,将家乡变化作为力量之源,珍惜大好春光,用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建设新家园,走进春天,走进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作者介绍
高五幸,笔名:高五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自幼酷爱文学,20岁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与王韶之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体先后发表新闻稿件数百篇,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被西安晩报,中共灞桥区委评为优秀通讯员。“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话题评论员,头条达人,陕西农村报网专栏乡村作家、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法制文萃西部网特邀作家,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文集三部。
{:mocs_48:} 微红wh 发表于 2023-4-5 10:29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清丽典雅的涉水而来,芳草鲜美,遍地芬芳。 轻歌曼舞,写的好 好 司马秦剑 发表于 2023-4-5 11:45
清丽典雅的涉水而来,芳草鲜美,遍地芬芳。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philip399 发表于 2023-4-5 13:23
轻歌曼舞,写的好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古有鲁迅执笔从文,今有高老师执笔续写生活。
给荣耀西安论坛,添光添彩,让大家感受民间生活中的美,更体会到高老师的暮年才华。
祝高老师身体健康,坚持创作。 铁面无私 发表于 2023-4-5 14:01
好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js187008 发表于 2023-4-5 16:00
古有鲁迅执笔从文,今有高老师执笔续写生活。
给荣耀西安论坛,添光添彩,让大家感受民间生活中的美,更体 ...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好 哗忆哆 发表于 2023-4-5 18:46
好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为高五幸老师的佳作
《春到灞桥》点赞
春 到 灞 桥 拂 春 风,
灞 柳 青 青 展 新 容。
三 载 疫 情 终 挺 过,
车 水 马 龙 欢 笑 声!
[强][强][强][玫瑰][玫瑰][抱拳][抱拳][抱拳]
一一 武 稳 祥
2023、4、6、晚 春风吹醒了灞河,吹绿了田野,吹暖了这块富裕、神奇的大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