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编外人员高达2000万,现在开始清理了
南方周末2023-04-02 22:05:36
最近,哈尔滨官方发布消息,对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编外用人展开清理和规范。全国两会结束后,这是首个地方政府开展的机构和人事改革。方案明确11类待清查编外用人,细化精简比例和进度,改革务实进取,很值得赞赏。
由于编制和财政约束,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编外用人”,并且越往基层越普遍。他们并非一定就是冗员,更多是事务繁杂、管理细化的产物。“编外人员”大多比正式岗位忙碌辛苦——只是由于用工形式灵活,工资待遇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都乐于聘用。
哈尔滨的“清理编外人员”力度极大,市直机关5年内的每年精简员额不低于20%,就连工资不高、很难裁减的工勤人员,也转为“社会化服务外包”。背后原因不难想到,哈尔滨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市直机关也要参与省钱。
2022年,哈尔滨财政收入262.2亿元,同比减少28.3%,支出则高达1065.5亿元。巨大的财政缺口靠转移支付和各种七挪八凑,才勉强补齐。
若有人以为这种情况是新冠及防疫导致,再看2019年,哈尔滨一般预算内收入370.9亿元,支出高达1101.1亿元。2022年哈尔滨政府债务近2900亿元,这些是长期入不敷出累计出来的。
由于人口外流,经济不景气,哈尔滨像其他东北城市那样,很早就面临财政压力。三年疫情更是令其雪上加霜。既然增收一时难以做到,减支就势在必行。
哈尔滨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早在2018年就已启动。当年哈市提出“20%改革目标”,即市直单位总数、内部机构总数、编制总数、区县事业单位和编制数量,至少精简20%。
2018年到219年,哈尔滨大量“空壳”单位关闭,“小散弱”和职能相近的单位合并,首轮改革超出预期,将近600个的市直事业单位减至244个,精简幅度超过了57%。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带头缩减编制5%。各个地方结合实际采取不同方案。但不少地方深陷财政泥潭,不得不裁员。
据估算,全国编外人员2000万。在就业不易的大背景下,这样裁下来,影响深远。 干事的要给清理了 {:mocs_33:} 百分之五太少了,应百分之五十 冲锋陷阵的不都是这些编外人员吗 哈尔滨2022年哈尔滨政府债务近2900亿元,这些是长期入不敷出累计出来的。年收入300亿,官府没钱了。土地财政很快就会萎缩。 钱是靠挣的,不是靠省的!当然支持裁减编外人员,虽然是因为财政爆减倒bi的! 支持 基层工作压力巨大,各个部门都缺人,疲于应付各类检查考核。精简人员的方向没有错,但是治标要治本,能不能少一些无谓的,不要整天把大量精力用在形式主义上,腾出更多精力去做本职工作,更好的服务人民。 从2012年开始以来连任三届,第一届以赫鲁晓夫为标杆,第二届以勃日涅列夫为标杆,这一届以戈尔巴乔夫为目标……问题是会有第四届连任吗? 竞聘淘汰制,精政才是重点,裁剪50%都不过 支持 精兵简政 减员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