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安都市圈综合性新城,这里规划5条轨道交通!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区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敲定,是指导下一阶段区域方方面面发展方向的基础,同时,也关乎着各单位、企业,以及群众的利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鄠邑区作为西安市西南门户,距离西安市中心30公里,在1279平方公里的行政区范围内,区域发展中,一方面有着生态保护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有着辖区管理上的复杂性。
毗邻高新区和西咸新区的区位优势,能够更多的接受来自开发区的产业辐射,除了878平方公里的自管街道外,还有401平方公里的由高新区和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托管的街道。
因此,在全域规划上,鄠邑区需要统筹和思考的方面更加复杂,其国土空间规划的出炉,更是备受关注。
近日,西安鄠邑区发布关于《西安市鄠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草案的公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西户铁路客运化改造之后,以市域铁路的形式为鄠邑区带来了一条接入西安地铁线网体系的轨道交通后,未来鄠邑区是否会有更多轨道交通的规划,是很多人十分关注的内容。
这份《规划》中,一张综合交通规划图向大众释放了鄠邑区对于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的规划,我们可以根据图例看到,将有5条轨道交通行经鄠邑区内。至于未来何时能落地,有待官方定稿。
荣耀西安网(ixian.cn)摘取《规划》草案中大众较为关心的内容进行梳理展示,以供大家参考讨论。
鄠邑概况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其中自管区878平方公里,高新和沣西托管区401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609181人(其中托管秦渡、草堂、庞光、大王街道152124人)
城镇化率:43.25%
生产总值:266.05亿元(2021年度)
行政区划:14个街道(其中大王街道被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托管,秦渡街道、草堂街道、庞光街道由高新区托管)
规划期限: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规划目标年2035年。
导读:
[*]规划概况
[*]目标战略
[*]规划格局
[*]塑造山水拥城的生态空间
[*]构建宜业和美的乡村空间
[*]建设繁荣宜业的活力新区
[*]彰显独具魅力的文化空间
[*]保护利用与整治修复
[*]支撑保障体系
[*]规划实施
XI'AN目标战略
战略定位
集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消费于一体的西安都市圈综合性新城;
融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的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扩展区;
集自然风光、文化历史、生态环境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区;
以人为本、以社区为核心、高品质居住环境、高水平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品质新区;
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保护“四位一体”协同的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
规划原则
底线约束、绿色发展坚持保护优先、节约集约,协调人、地、产、城关系,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
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坚持城乡协同发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区域联动,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争当关中城市群排头兵。
以人为本、注重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空间供给,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传承文化、彰显特色坚定文化自信,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加强风貌管控,注重人居环境改善,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图片来源:《西安市鄠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
规划目标
构建优质和谐的农业空间全面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生产优势,使农田富足、田沃和美。
塑造山水连城的生态空间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秦岭山区生态保护,增强渭河流域水土保持能力,全面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筑牢鄠邑区生态安全屏障。
建设繁荣宜业的活力新区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提升主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使城镇空间宜居低碳,适配区域居住和发展需求。
彰显独具魅力的文化空间加强文化空间保护,塑造特色城乡风貌,以自然和人文地理格局为基底,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总体格局,展示鄠邑区的独特文化魅力。
XI'AN规划格局
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生态文化打造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
综合交通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公共服务制定公共服务设施互认共享原则与标准。
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内创新功能错位、紧密发展。
创新空间串联各组团成网,释放创新驱动力最大动能。
基础设施形成多水源联合供水保障体系。
构建“南山北水、一核一脉三区”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南山”南部的秦岭生态屏障。
“北水”北部的渭河生态带。
“一核”鄠邑区中心城区,由渼陂湖片区、老城更新片区、东部新区构成。
“一脉”南部的秦岭生态屏障。
“三区”北部渭河现代农业区、中部高效农业区、南部特色农业区。
XI'AN塑造山水拥城的生态空间
构建“一屏两廊、五带多点”生态保护格局
“一屏”秦岭生态安全屏障;
“两廊”大遗址通风廊道;山前自然生境廊道;
“五带”渭河、涝河、甘河、新河、太平河生态保护带;
“多点”渼陂湖、天桥湖、涝渭三角洲等重要生态节点。
塑造山水拥城的生态空间
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陕西涝峪羚牛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西安朱雀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陕西太平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陕西省秦岭十寨沟省级森林自然公园。
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划定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实施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内引导居民逐步有序迁出,重点保护区内实施水电清退,一般保护区内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落后产能,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生态廊道保护有效利用山谷水陆风,延续丰镐遗址-昆明池通风廊道;强化农田防护林和河流生态缓冲带绿化建设,保护自然生境廊道;以生态建设和安全防护为主,合理预留基础设施廊道。
实施生态修复划定森林生态修复重点区、水源涵养提升重点区、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区、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重点区和农田生态修复重点区等重点区域开展秦岭森林质量提升、甘岔沟生态修复治理、平原河湖湿地修复等工程。
XI'AN构建宜业和美的乡村空间
构建“五区三带,多园多点”的农业保护格局
“五区”渭河现代农业区、中部高效农业区、都市休闲农业区、南部特色农业区、秦岭生态农业区;
“三带”沿G108商贸物流产业带、秦岭北部休闲农业产业带、涝河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带;
“多园”渭河现代农业园、祖庵街道新农村现代农业园、同兴设施蔬菜现代农业园、玉蝉街道的葡萄生态产业园等;
“多点”粮食育种研发基地、葡萄育种研发基地、果品加工基地、畜牧养殖基地、仓储物流中心和荣华田园综合体等。
引导建设“五类百村”的村庄发展布局
保障农村三产发展用地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乡村公共设施水平;加强运输以及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探;索农村土地要素流动机制
分类引导村庄有序发展城郊融合类村庄15个;集聚提升类村庄47个;特色保护类村庄15个;搬迁撤并类村庄7个;其他类村庄135个
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农用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提升人居环境
XI'AN建设繁荣宜业的活力新区
围绕“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建设目标,做优城市品质,提升城市能级,拓展城市格局。
建设东部新区建设两链融合示范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推进“工作在产业城,生活在品质区”的青年宜居之城建设,加快打造承载百万人口能级的品质新区。
蓄能西部片区聚焦“一河(涝河)两岸”向西发展,依托涝河生态廊道,联合打造渼陂湖国际生态宜居示范片区。
激活中部城区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探索城市“微循环”绿色交通体系,让老城区有温度、有品质、有烟火气。
构建“3233”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互促,打造西安西南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做大做强3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培育引导2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新材料
转型提升3大优势产业印刷包装;现代农业;文旅产业
积极发展3大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健康养老;检测服务
形成“纵横联动、三片协同、多点发展”产业空间格局
“纵横联动”综合服务创新产业带、智慧制造创新产业带
“三片协同”东部硬科技创新产业片区、北部秦创原国家创新产业片区、西部文化旅游产业片区
“多点发展”甘河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涝店生态农业产业基地、渭丰现代农业及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石井都市农业产业基地、蒋村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基地等多个重要产业节点。
XI'AN彰显独具魅力的文化空间
展现鄠邑特色风貌
“秦岭山水、渭河风光、鄠邑味道”顺应城乡自然环境条件,深入发掘自然山水景观要素禀赋,弘扬地方文化,彰显地方特色风貌。
“绿色发展、宜居宜业、交通便利”提升城镇建设生态化水平,加强城市设计引导,建设鄠邑特色城市功能板块,打造现代城市界面。
“田成方、林成网、路成景”重点突出“山环水绕、沃土良田”的自然山水资源、“古之扈国、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资源、“活力创新、城乡共融”的城乡特色资源。
构建山水文化保护格局
构建“一轴一核,四区三带”的全域历史文化景观格局
一轴涝河:山水文化发展轴
一核老城区:综合文化服务核心
四区北部民俗文化体验区、东部文化创意区、祖庵宗教文化展示区、秦岭生态文化体验区
三带渭河:南部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带沣京路秦:中部文化产业创新带岭北麓:浅山生态文化带
构建“一轴一核,四区三带”的全域历史文化景观格局
鄠邑区全域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较多,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45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19项,市级26项,未定级19项。
文物古迹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继承传统格局;坚持“原真性和整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树立区域理念;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塑造城市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以“加强法规建设、健全保护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科学保护等为抓手”。
XI'AN保护利用与整治修复
林草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明确林地资源保护目标明确林地空间主要分布在蒋村街道、石井街道、草堂街道。
实施林地用途管制全面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管护责任制;严格保护林地,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切实发挥林地定额管理的作用。
开展重点林区保护推进秦岭北麓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秦岭封山育林、低质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等。
加强林草资源保护与开发适度有序开发其他草地;加快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展开林下复合经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体验等项目。
严控湿地保护与利用严格保护水域、湿地,落实湿地“占补平衡”,强化湿地管理,保持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生态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不降低。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实行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制。
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推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以城带乡,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周边村镇,建成城乡供水安全体系。
合理配置水资源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优化调整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划定河道、灌溉水源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实现对水源地的安全监控和规范化管理。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分区域推进高效节水灌溉;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准入;提高市政、居民的节水装备的普及率。
图片来源:《西安市鄠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
完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分区全面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系统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四大分区”涝河-太平河上游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提升区;甘河中下游综合整治区;涝河中下游综合整治与水生态治理区;城镇生态基础设施品质提升区
“五类整治”低效农用地;农村低效建设用地;低效工矿用地;宜耕后备资源;乡村人居环境
“两项措施”推动全域生态修复单元系统修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XI'AN支撑保障体系
健全全域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骨架: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节点:综合交通枢纽补充:区域干路
保障客运枢纽构建“多枢纽、网络化”铁路枢纽格局。
多制式铁路网形成“两高铁、一城际、一市域(郊)、两城轨”的多制式铁路网。
外通内联的道路网构建以高快速路、国省道为骨干,主干路/县道为主体的“九横八纵”干路体系。
鄠邑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
供水系统建设“引汉济渭”工程配套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输配水管网建设
排水体制引导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排水管网与污水设施建设
能源供给保障输变电网改造;保障城乡供热;完善全域输气管网建设
环卫体系完善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推动综合防灾体制建设
抗震减灾系统;防洪排涝系统;应急疏散通道;地质灾害防治;消防工程系统;人防工程系统
XI'AN规划实施
优化实施监督机制
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纳入经审批和备案的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划许可和规划实施监督,实现规划实施管理全流程。
健全规划评估预警机制落实“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规划机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常态化检测和评估,实现动态管理,提升规划动态适应性。
强化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督-评估-预警”的全过程,构建法规政策考核体系,推进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完善政策机制体制
健全规划政策体系深化研究和制定重点地区和重要领域的相关政策,重点针对土地资源管理、创新型产业、文化保护等方面定制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管理政策,强化各部门、各街办政策措施在空间上的统筹协同。
完善技术规范标准健全全面适配鄠邑区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标准体系,形成系统化、可操作、创新性的技术标准,实现各行业技术规范在鄠邑区的规划建设-实施各阶段协同一致。
早日实现吧 好 两高铁、一城际、一市域(郊)、两城轨
问题是有几条地铁线啊?
你看对面高陵规划直接说了四条地铁线路,我记得还有多少个站点都说了,这边说的却比较模糊…… 高新区大发展 户县现在对高新来说真是一个狗皮膏药 想甩都甩不掉 看官宣吧 {:mocs_33:} 京兆平民 发表于 2023-4-3 12:26
户县现在对高新来说真是一个狗皮膏药 想甩都甩不掉 看官宣吧
你要不要把户县开除去西安,这样你家那边发展的会更好 黑鄠邑的狗皮膏药太多了{:mocs_35:} 丨丨丨 发表于 2023-4-3 13:10
你要不要把户县开除去西安,这样你家那边发展的会更好
那货那货撒有马达 yemao0811 发表于 2023-4-3 13:22
那货那货撒有马达
你夸它干啥,你这么说,让我误以为它还有脑子{:mocs_9:} l白色巧克力l 发表于 2023-4-3 11:52
两高铁、一城际、一市域(郊)、两城轨
问题是有几条地铁线啊?
你看对面高陵规划直接说了四条地铁线路,我 ...
一直就没变,地铁13号到渼陂湖,15号线到鄠邑高铁站,就这两条。 崔笨笨 发表于 2023-4-3 14:08
一直就没变,地铁13号到渼陂湖,15号线到鄠邑高铁站,就这两条。
唉,太少了 l白色巧克力l 发表于 2023-4-3 14:10
唉,太少了
少不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倒赶紧先修一条过来啊,不能总是规划中,那样有八条也没啥意义。{:mocs_32:}{:mocs_32:}{:mocs_32:} 很有同感,给你点赞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