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京诚 发表于 2023-3-13 16:26:09

守住“粮食”底线 端牢中国饭碗

报告中提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是“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立足国内实情,确保粮食产能,并以科技为支撑,强化产业体系建设,打破粮食“紧平衡”状态。要守粮于“地”、守粮于“技”、守粮于“企”。强“农”才能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打牢坚实基础。把牢耕地红线,向“地”要粮。“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是保障粮食产能的“保护罩”,各地方乡镇需要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确保粮食质量、储量有“增值”空间。各地需要求取农田转良田的“最大值”,严肃整治耕地占补、权属变更频繁、等乱象。还需实施中低产田地“大改造”,“翻新”化肥农药污染严重农田,规划林业用地不与粮“相争”,改善“种粮收益整体偏低”现象。更需要寻求经济作物与农作物的最佳“平衡点”,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承受“极值”,实行保护性耕作,实现种养结合,避免因过度耕种导致的土地贫瘠化而形成的只索取不投入的“恶性循环”。守住耕地红线,以实现生态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突破技术壁垒,向“技”要粮。科技兴农,科技强农。将“三农”与科技“嫁接”,催生高质量农业产业现代化新机遇。实现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农业产业的有机结合,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普及智能大棚、土壤监测、农机,完成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土壤的高效利用。推动栽培技术、土壤“黑化”、种业科技攻关,为粮食安全筑起“科技堡垒”。同时,坚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建立起政策、科研、人力的互通“桥梁”,保障科技兴农的“智力”与“动力”需求。以科技力量改变“靠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状。以民需定农产,向“企”要粮。报告中提到“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以“需”促“农”。一方面,农企要挖掘乡村特色农产品,聚力发展“一村一品”,开发丰富多样、用途广泛的深加工农产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农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农产发展不能单打独斗,还需以“企”带“社”,聚焦市场需求,依托统一化、整体化托管将农民耕地托管,集中农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力量。农产企业要根据大数据分析、了解、判定产品市场需求量,实现以规模性、标准化农产品将农民与消费者相“链接”,依“需”定“产”,避免农民盲目生产而浪费产能,陷入“供大于求”的困境。

云潮 发表于 2023-3-13 19:41:32

说一套做一套。
良田都种了房子,置换的耕地的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南山地。

亲爱的路人幸福 发表于 2023-3-13 20:43:40

就是

亲爱的路人幸福 发表于 2023-3-13 20:44:55

看看

人潮里 发表于 2023-3-13 20:54:44

mewtong201 发表于 2023-3-13 22:29:43

别光守住粮食底线,你要守住农民收入。

代伟锋 发表于 2023-3-13 23:04:55

微红wh 发表于 2023-3-13 23:52:14

民以食为天,守住粮食底线,端牢中国饭碗!

灞水流风 发表于 2023-3-14 06:36:34

所以说,这是国务院该操的心,农田变楼房与你个平头百姓何干?一天不是操心主席就是总理,要么是乌克兰、伊拉克。过好自已的小日子才是王道,成天担心天塌下来那个成语叫杞人忧天!

长安居不易 发表于 2023-3-14 07:48:40

粮食太占土地了,从某种角度讲18亿亩红线的讲法压缩了中国人民的生存空间,为高房价和计划生育做了背书。

康京诚 发表于 2023-3-14 08:21:08

mewtong201 发表于 2023-3-13 22:29
别光守住粮食底线,你要守住农民收入。

联通农企与合作社,用技术和企业专业化的管理 帮助农民高质量大规模种植改善农产品收入偏低现象

康京诚 发表于 2023-3-14 08:23:28

云潮 发表于 2023-3-13 19:41
说一套做一套。
良田都种了房子,置换的耕地的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南山地。

二者不互相矛盾明确界限 会好一些吧

康京诚 发表于 2023-3-14 08:35:44

长安居不易 发表于 2023-3-14 07:48
粮食太占土地了,从某种角度讲18亿亩红线的讲法压缩了中国人民的生存空间,为高房价和计划生育做了背书。

农民需要“黑土地”和“机械手臂”高效利用田地不是在压缩而是在创造生存空间

d39976944 发表于 2023-3-14 09:23:45

加油加油加油

qcxyyxg 发表于 2023-3-14 09:47:42

不要只给农民说。地产,工业动不动上损毁上千亩的地。不要道德绑架农民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守住“粮食”底线 端牢中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