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春天到平利吃茶去!
开栏语:三秦大地上,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地理板块,有粗犷豪迈的陕北,有深沉持重的关中,也有钟灵毓秀的陕南。在大众眼中,陕西不是也不应被简单的定义为黄土地,当我们走近陕西每一片土地,他们也不止有一个面孔,细致观察,你看,陕西的另一面,正在被你我发现……周杰伦在歌里唱到:“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很多人也是在这首歌里认识了茶圣陆羽,在他著作《茶经》记载茶的产地时写道:“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将安康茶区划归为全国八大茶区的山南茶区。
而在安康平利县,无论你是身处县城,还是行走在乡间小道,茶的影子无处不在。
春日暖阳下,碧波万顷的茶园,金黄色的油菜花,鲜红的桃花,正如歌词中所唱,就像一幅泼墨山水画。
在这个出游的好季节,与其在城市车水马龙的嘈杂中围炉煮茶,不如到平利吃茶去!
1小县平利处处好风光”阳春二月,经历了漫长冬日的酝酿,三秦大地上,阳光明媚,新芽吐绿,春日生机正待绽放,也正值平利春茶采摘的最佳时节。
万亩茶山上一片翠绿,青瓦白墙的徽派民居坐落在茶园边,金黄的油菜花掩映着碧绿的茶垄,茶农散落在茶垄间,娴熟麻利地采下刚刚冒头的茶叶嫩芽。
而在通往茶山蜿蜒盘旋的环山路两侧,粉红的桃花已经盛开,驾车从中穿过,花香、茶香扑面而来。
一派忙碌、欢乐的场景,就是早春时节平利县最生动的写照,去平利采茶赏花,恐怕也早已列入了不少人的春游计划里。
平利县,地处秦岭褶皱系南侧和大巴山弧形构造的东缘,属秦岭地层区,地形上呈北宽,南窄的特点,像一个不规则的倒三角形。
南部以山地地形为主,北部以丘陵地形为主,境内2647平方千米的总面积,山地就占了78%,耕地占8.8%,水域占13.2%,地貌参差嵯峨,绵亘蜿蜒,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山挟川而入胜,川带河而迤逦。
平利境内流域面积0.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沟1083条,坝河、黄洋河、岚河、吉河属汉江一级支流,流经县城、乡镇,从不同的方向最终汇入汉江。
在坝河、黄洋河等流域散布着数十个串珠式宽阔坝子和山间盆地,长安、太平、洛河、大贵、西河、冲河被称为平利“六大坝子”,成为全县农业生产精华之地。
山青水秀的平利,森林覆盖率高达71.5%,天赐的地缘优势,造就了境内气候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绝好的山水风光,构成茶叶生长的优越条件。
这个陕南小县,先后斩获了“中国十佳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名茶百强县”等诸多国字号头衔。
而区位特殊的平利县,也是典型的省际边关县,这里东临湖北、南接重庆,是陕鄂渝交界之处,秦头楚尾、南北交融。
山水情,田园梦,秦楚风,江南韵,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的淋漓尽致。
当你踏入这里的那一秒,就要为眼前应接不暇的美景做好准备。
碧水粼粼,青山叠翠,高低起伏的山峦在半空连成错落有致的弧线,从汉江支流蒸腾而起的云雾缭绕在山间,远看如巨幅泼墨山水画,置身其间,宛若误入了一个皖南小镇。
绿色的茶园、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樱花与青山、绿水、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相映成趣。
如果你只打算在这里停留一天,显然是不够的。
来到平利,游茶山、采春茶是必须要安排上的行程。老县镇梁家坪、长安镇洪福茶山、城关镇龙头村都是登茶山、游茶园、采茶叶的好去处。
上承关中十三朝风物,东连荆襄八百里沃野,入选中国美丽田园的长安镇,就值得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去感受。
长安镇位于平利县城东南8公里,境内的洪福茶山早于陕西绝大多数地方,迈入了春天。
当下,洪福茶山2000亩茶园梅花竞相开放,沿着蜿蜒的道路盘旋而上,翠绿的茶树层层叠叠,与山花相互映衬,勾勒出漂亮的春光曲线。
整条盘山路自国道G346于长安镇长安塔下引出,沿茶山东侧上、西侧下,贯穿整个女娲银峰生态观光园,公路两侧春天山花浪漫、夏季垂柳如烟、秋天丹桂飘香,冬天红枫似火,如彩带般镶嵌着。
平利县,也是徽派建筑的聚集地之一,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洒落在长安镇、城关镇兴隆镇、广佛镇……
青山、绿水和着传统徽派建筑,时而似泼墨重彩,时而又如淡抹写意,展示出“秦地楚风,山川满绿,目秀千嶂,处处丹青”的美妙画境。
走进城关镇龙头村,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徽派民居,现在不少村民发展起了农家乐。
青瓦白壁马头墙,古香古色格子窗,坐在鸟语花香,绿树成阴的庭院里,享受生活的安静与悠闲,怡然自得。
据了解,平利县之所以有徽派建筑,也与茶相关。
自明清以来,平利县就因茶叶贸易与徽商往来密切,加之湖广、江浙移民聚集,一直有徽派建筑传统遗存。
如今,我们也能在这里见到一个又一个徽派特色民居新村,房屋矗立在路旁,一座座连成排,整齐划一。
这就是平利县在民居改造中推行的标准建筑模式:借鉴徽派建筑风格,结合陕南民居特色,自创的陕南徽派民居。
在平利农村,这些年改造和新建的徽派建筑占到了80%以上,而不管是农村还是县城,新建改建的市政工程,都要注重协调统一、相得益彰的“美感”,通力打造处处皆景、城乡如画的全程景区。
除了采茶外,平利的春天还有一个好去处,那就是芍药谷和桃花溪。
芍药谷里,每到春天,馥郁芬芳的芍药花开满坡地,黛青色的山峦就变成大地上的背景板,映衬的花卉更加娇艳。
日暮时分,燥热的阳光被云层包裹,山间凉爽的风夹杂着野花细微的馨香涌入鼻尖,过往游人皆停驻脚步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桃花、溪水、峡谷,共同构成了桃花溪。
桃花溪位于广佛镇境内,进入其内,呈现给人们一幅水墨丹青的图画,抬头就是高山流水的诗情画意,缓步走在溪水旁的步道上,低头是青翠映红花、鱼儿溪中游的浓墨重彩。
这样的山野丛林,在夏季避暑也更合适不过。
夏天一热,人们就爱往山里跑,位于八仙镇的天书峡,就有陕南“九寨沟”之美誉。
天书峡与安康市镇坪县、岚皋县及重庆市城口县接壤,总面积200余平方千米,属自然封闭的原始森林区,独特的冰川及喀斯特地貌造就了众多奇特的自然景观。
景区内原始森林、峡谷瀑布、高山草甸、天池、石林、溶洞独具特色,山、水、林、石相互交融,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时至暮秋后,天书峡的秋色更加撩人,褪下一身碧绿,换上专属秋日的色彩斑斓,红、黄、蓝、绿,交相辉映,金秋的魅力愈发浓厚。
能够与天书峡媲美四季美景的还有正阳大草甸。
正阳镇是平利县最南端的“秘境”,位于该镇龙洞河村太阳坪的正阳大草甸,是陕西镇坪、平利与重庆城口接壤的巴山之巅,陕、渝分界线就以草原南缘为界。
正阳大草甸平均海拔1200米,总面积约2万余顷,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暮春时节的正阳草甸,既有冬韵的苍凉,更有春天的柔情,构成一幅别样的画卷。
到了盛夏,绿海绵延,满目滴翠,盛夏的草甸风光正好,是游客休闲度假、汽车露营、户外摄影、避暑纳凉的最佳去处。
冬季的正阳大草甸,又宛如白色的童话。走过莽莽草甸,草织如毯,踪迹难见,被皑皑白雪覆盖,每到一个制高点极目远眺,雪海、雾凇,俊俏妩媚温软灵秀。
蒋家坪、长安洪福茶山、龙头村、桃花溪、芍药谷、天书峡、正阳大草甸……几乎在平利的每个乡镇,都在用当地特色诠释着最美乡村的样子。
春品香茗、夏享清凉、秋观红叶、冬赏白雪,一年四季,平利也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近年来,平利精美小城建成了“一河两岸”十里水景,通过多条观光线路,将精美县城、特色集镇、魅力村庄串联成景,带给了人们憧憬的“诗和远方”。
正值春茶透绿花盛时,绝美春景刚刚上新,值得我们择两日清闲,赴一趟平利探春色满园。
2平利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周杰伦歌里的陆羽,淡泊名和利,孤身一人牵着一匹瘦马走遍天涯,寄情于山川河流之间,采茶,品茶,悠然自得。
可不是人人都是茶圣。
茶不仅是饮品,蕴藏着传承千年的茶文化,更是能支撑无数地区的支柱产业。
因为茶,平利之名传出秦巴大山,因为茶,平利人因此脱贫致富。
2022年,平利县茶园面积25万亩,茶饮产业总量1.7万吨,产值18.56亿元。全县10万余人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增收3584元,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30.45%。
连续三年跻身中国茶业百强县,2022年又被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业成了平利县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基本实现了“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目标。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村民在茶园里采茶
平利种植茶的历史十分久远,据《平利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平利县三里垭毛尖,被列为贡品。”《中国名茶志·陕西卷》中载:“唐宋——山南茶时期,金州、梁州茶叶均已作为贡品。如……平利的三里垭茶等。”
“民国年间,三里垭茶十分昂贵,一般需10-16斗稻谷换一千克茶。每年生产50-100千克毛尖,除进贡外,全由正大明商号作为高级礼品送情或销往上海、武汉等地。”
但产量如此小的平利三里垭茶,谈不上让整个平利县因茶获利。
新中国成立后,经土地改革,解放生产力,1954年茶园发展到486亩,在合作化中,引进良种,扩大种植。
1965年4月,陕西省确定平利县为茶叶发展基地县。在“两手抓,双丰收”生产方针指引下,先后在东河乡红花村进行密植茶带示范,在牛王乡三里垭组织茶叶专业队,并采取以苗育苗,无性繁殖等方法,解决了苗源不足问题。到1966年全县茶园发展到2850亩,产量达12.5吨。
跨入新世纪,平利县组织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近年来,平利更是立足资源禀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户参与、共建共享”的思路,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最为重要的是,平利一改坐地卖茶的传统模式,以文化引领塑造品牌,打开思路,塑造平利茶品牌,为平利的茶叶赋予地标化、品牌化的特质。
平利的茶叶公共品牌是“平利女娲茶”和“平利绞股蓝“,茶叶又分”女娲银峰”、“女娲云雾”两个品牌。
平利茶的主产区在云雾缭绕的女娲山,优质的自然环境和美丽的女娲传说赋予了平利茶深厚的文化内涵。
平利以女娲文化为抓手,将女娲形象作为品牌,向国家申请商标注册,实行统一包装,对外销售,获得一系列殊荣,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平利地处国家主体功能示范区、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适宜绞股蓝的生长发育。
平利绞股蓝内含丰富的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和硒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因其具有抗氧化、降血脂、调血压、助睡眠、调节人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等神奇功效而被称为“人间福音草”。
老天让平利成了绞股蓝的自然分布分化中心,在探明绞股蓝价值之后,平利果断将其视为致富秘籍,开发利用好平利绞股蓝地理标志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将平利打造为中国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绞股蓝人工栽培基地之一,绞股蓝基地面积保持在5万亩左右。
如今的平利绞股蓝,被列为陕西省地方特色食品、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成功入选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如果说“平利女娲茶”为平利打开了茶品牌的思路,那么“秦汉古茶”的发现,无疑为平利新增了一个茶品牌,以及可宣传推广的一个故事。
汉阳陵发掘后,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茶叶,因为汉代是中国继秦朝之后建立起来的第二个封建王朝,历史间隔相近,出土茶叶随之被学术界命名为“秦汉古茶”。
追根溯源,经过考古与茶学界的专家们科学分析和认真比对,一致认定汉阳陵陪葬坑出土的茶叶源于陕西,产自安康。
通过科技攻关和反复实验,秦汉古茶在平利茶区得到恢复创新,2019年11月顺利通过专家组鉴定和评审,2020年起批量生产,正式投放消费市场。
秦汉古茶在汉阳陵出土,在平利得到恢复创新,又为平利茶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从一棵嫩芽到一片杯中的茶叶,从一亩茶园到一个产业基地,平利种茶、产茶、卖茶,更将茶打造为贯通一二三产的全产业链。
以前,平利茶企把重点精力放在春茶生产上,而其他季节的茶叶利用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平利县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充分有效利用其他季节的茶叶,不仅提升产业效益,还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镶嵌在茶产业链上。
同时,茶区变景区,基地变园林、工厂变景点,不仅制出名优茶,还在旅游上下足了功夫。
平利县把茶园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景观节点,以农事体验、研学旅行为主题,大力推进登茶山、游茶园、采茶叶、赏茶艺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茶业研学游。
同时,借力优越的茶山生态环境,充分释放富硒茶产业生态康养价值,积极推进茶业与文化、康养、民宿等产业深度融合,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平利这个山区小县,不断挖掘生态价值,打造了不少人向往的田园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用最大的诚意,欢迎全国各地游客的到来。
平利的春茶马上要进入采摘季,2023年的春天,何不去平利亲自采一杯女娲茶,感受不一样的陕南风光。
说的在好,我都不知道产什么茶?{:mocs_26:} 好 好 {:mocs_33:} 女娲茶!
好没市场的名字! 配张地图。
平利在哪儿?有什么茶 平利茶不如紫阳茶。
紫阳茶,名字好。
紫阳富硒茶 休闲不错,就是离西安有点远 有什么茶啊
好 好 好 长安不长偏居中 发表于 2023-3-13 12:32
平利茶不如紫阳茶。
紫阳茶,名字好。
紫阳富硒茶
确实,陕西最好的茶是紫阳茶。 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