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将新创办一所高校,教育部已同意纳入规划!
今年正月,易俗社来到宝鸡凤翔演出,一出剧目表演完后,演员们走到台下,与现场观众万人齐唱经典秦腔剧目《三滴血》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姐弟姻缘生了变,堂上滴血蒙屈冤……”万人合唱的盛大场面,让无数人为秦腔的生命力而动容,与此同时,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问题,又一次被摆在台面之上。
而在两会这一重大平台上,一则西安将新建戏剧高等院校的提案,为解决这一传承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XI'AN创办西安戏剧学院
打造戏曲教育新高地
前日,住陕全国政协委员与媒体的对话报道中,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在采访中,向外界透露了新建高校西安戏剧学院的相关情况。
李梅在带到两会的提案中建议,筹建西安戏剧学院,填补我国西部戏剧类院校的空白。搭建戏剧人才专本硕“直通车”,破解地方戏剧艺术人才断代的困境。
李梅是国家一级演员,主工正旦、小旦,谙熟秦腔、眉户、碗碗腔,能文能武,是西北唯一一位二度“梅花奖”、二度“文华奖”和二度“白玉兰戏剧奖”的共同获得者,被誉为“秦腔一枝梅”,是秦腔剧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戏曲事业繁荣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才队伍。”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戏曲从业者学历普遍较低,继续进修深造的机会非常有限,如何提高从业者综合素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陕西依托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可以通过举办一所以培养中国地方传统戏曲人才为特色的戏剧学院,打造中国戏曲教育新高地,推动中国戏剧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
“创办西安戏剧学院,不仅可以弥补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无高等本科戏剧教育的空白,还能形成与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中国戏曲学院的差异化发展。”李梅表示,陕西要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破解地方戏剧艺术人才断代、学历层次低等困境。
李梅希望,建成后的西安戏剧学院能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文化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她为此建议,以学院为基础,打造集产学研旅一体化的“戏剧小镇”,辐射舞美、服装、化妆等相关产业,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拉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推动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挥文化的辐射影响作用。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教育部为优化国家戏剧类艺术院校结构布局,已同意把设立西安戏剧学院纳入陕西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李梅希望国家能在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陕西也要紧抓机遇,加快推进西安戏剧学院筹设工作,尽快建立一所高水平、国际化的戏剧本科高等院校。
XI'AN陕西戏剧文化亟需新生动力
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也是中国地方戏种繁多的地区之一,除了广为流传的秦腔、眉户、碗碗腔、商洛花鼓等主要戏剧种类之外,还有非常原生态的包括同州梆子、华阴老腔、富平阿宫腔、弦板腔、汉调二黄、华县皮影、合阳线戏、新池跳戏、陕北说书和西安鼓乐等原汁原味的陕西地方小戏。
然而面对网络、影视、流行音乐、外来文化等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传统戏剧文化整体式微,陕西各类戏种许多也面临着消亡状态。
据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办公室2016—2017年调查统计,陕西省地方戏曲由解放初期的四、五十种地方戏曲,到目前仅剩下26个剧种。很多小剧种只能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庙会祭祀中看到。
在2019年的一份政协提案中,对陕西戏曲发展的现状给出如下几个理由:
愿意从事演出、伴奏的人越来越少,戏曲人才招生陷入困境;
大批处于演出“黄金期”的演奏人员“被退休”;
排演经费不足,演出市场萎缩;
缺乏好编剧、好剧本;
一些地方戏曲剧种特色不断蜕化,戏曲同质化情况不断地加重,使其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
其实,罗列这么多原因,最根本的一点还是,受众减少导致地方戏剧演出市场逐渐萎缩,没有市场就没有人才去学习,再导致受众继续减少的恶性循环。
而破除这一循环的关键在于,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和渠道去主动了解戏剧。
只是,欣赏戏曲就像喝茶,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很难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慢慢“品茶”的氛围,相关演艺人员表示 “我们有时一句能唱一分钟,听不懂的人可能早就没耐心听了。”
我们常常在讲要传承保护这些传统艺术,但是光靠政府的投入只能维持一个半死不活的生态,戏曲更需要有人主动传唱,有人自愿去听。
需要戏曲人才善于利用现代传播方式,琢磨受众心理,寻找共同语言,创作出有内涵和吸引力的内容,才能真正引发普遍共鸣,让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去了解地方戏剧。
让传统与流行碰撞,总会结出令人满意的花朵。
如谭维维和华阴老腔登上春晚舞台,粗犷开腔惊艳世人。更是让无数年轻人主动接触这一被称为“古摇滚”的华阴老腔。
走入大众视野的华阴老腔在市场的推动下,有了繁忙的演出邀请,也有了更多传承的机会。
又比如西安投资23亿元打造易俗社文化街区,这个以秦腔剧团易俗社为核心的秦腔文化展示区,集“馆、展、演、旅游、体验互动”于一体,成为展现西安城市文化的新窗口。
而随处可见的秦腔元素,让古调唱出新声。
实际上,近些年来借助网络的传播,我们看到了不少年轻戏曲爱好者或者学艺者,通过短视频平台让年轻人看了视频后主动去了解戏剧,甚至成为爱好者和传播者。
年轻人正以创新的思维、青春的视角,来解构和阐释古老的戏曲,正是因为这些年轻的戏曲人才勇于创新,敢于将戏曲与其他流行文化相融合,才能向更多年轻人传播传统戏曲文化。
这种趋势,验证了李梅希望创办西安戏剧学院,打破人才断代困境的思路。
另一方面,一台戏的打造,并不只是演唱的演员。
戏曲文化是一项事业,想要做好做大这项事业,除了需要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人才的培养机制,还需要管理人才、教育人才、研究人才、普及人才、宣传人才。
这些都需要一所高等学府去培养,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学习并激活创新的平台。
XI'AN这所学校能成功落地吗?
陕西高校众多,可资金的欠缺让高校发展始终是个问题,更何况继续新建高校。
近年来,伴随着西安被重大战略屡屡加身,经济发展迎来全新机遇,同时陕北能源产业赶上时代机遇,屡创新高。陕西也有了更多底气去筹备更多高校。
只是西安戏剧学院虽已获教育部同意,并纳入陕西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之中,但能否最终落地,依旧还有疑问。
毕竟,高等院校的设立牵连众多,曾经由西北大学、陕文投集团、西影集团三方合作共建的西安电影学院,多年来仍未落地。
2021年的一份政协提案中,透露了西安电影学院还处于电影学院和运营公司设立阶段。
陕西教育厅的回复则直白道,本科高校审批是国家事权,西北大学西安电影学院是培养本科学生的二级学院,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身份。按照政策规定,无法以其为基础申办本科高校。
同时,陕西财政厅也不会对某一学科或专业给予支持,具体资金是由西北大学自己分配的。
相较于西安电影学院的尴尬身份,西安戏剧学院显然已获得关键审批,能否落地取决于陕西是否对其进行资源倾斜。
此前,铜川在西安理工大学铜川校区落地无望后,已全力投入筹建陕西文理大学之中,去年年底的相关会议上,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指出,在铜川筹设一所本科院校是建设教育强省、优化陕西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的重大举措,对陕西省特别是铜川市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并要坚持“做强理工科、做优新材料、做精中医药”的学科专业定位和“循序渐进、分批设置、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确保筹设各项工作平稳、有序、顺利推进。
该会议也透露了铜川所筹设学校已经进入选址阶段。
当然,西安戏剧学院也并不是完全从零开始,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联合共建了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
目前,该学院也并无太大进展,如西安戏剧学院成功设立,相信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也会将力量投入到更为独立的西安戏剧学院中。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本就缺少戏剧高等学府,西安戏剧学院的设立将有力支撑西部地区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并且符合陕西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需求,在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之外,再多一所专业戏剧类高校。
且相较于其他类高校建设,学院所要求的办学规模和占地面积都较小,在资金争取上有着不少优势。
IXIAN.CN
总体而言,西安戏剧学院的设立,颇有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势,而登上两会的提案,更让该学院有了获取更高层次资源投入的机会。
我们有理由期待该学院能尽早从规划中落地。
未来,待这所西安戏剧学院正式落地之后,必将改变现有戏剧类高等院校的格局,让陕西乃至西北地方戏种更具竞争力。
太好了,戏剧应该传承 好啊,高校就应该一哄而上,让更多的孩子如愿读大学。 太好了 现在戏曲还有多少观众? 戏剧是戏剧 戏曲是戏曲 好 因为经费问题,在将来5到10年内,陕西省属高校大概率会半死不活的。办个戏剧或者戏曲学院,观众在哪里?学员在哪里?
{:mocs_33:} 我靠 学员在哪里? 这个也不光是戏曲吧,中央戏剧学院还学表演、导演啊。 西安电影学院都没了下文。。。 主招西部农村戏曲爱好者! 西安戏剧学院呼之欲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