馍都超越魔都,用时五年西安圆梦全国第一!
人们在考究上海为何被称为“魔都”的起源时,总是沉迷在100年前就已光怪陆离的大都市之中,而西安“馍都”的别称则更为娱乐化,无他,爱吃馍而已,随后便在网络玩同音梗之中,成为了宣传西安美食的一个小小爆点。但,谁说“馍都”就没有一个超越“魔都”的梦想。
2月15日,媒体报道称:据乘联会获悉,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5万辆,超过第二名上海的99万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的城市。
XI'AN每七辆就有一辆“西安造”
西安超越上海,虽然这是事实,但在不熟悉西安的媒体和外界看来,确实颇为“魔幻”,以至于在报道或阐述时,更愿意将西安称为“后起之秀”“一匹黑马”之类的形容词。
但西安的成绩,毋庸置疑。
站在全国视角,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连续8年蝉联全球第一。其中西安占比14.38%,也就是说,全国每生产7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西安造”。
这种变化其实是颇为夸张的。
2022年,上海市生产新能源汽车99万辆,同比增长56.6%。柳州新能源汽车产量65万辆,同比增长35.5%。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达36.9万辆,同比增长142.5%。
而西安同期生产新能源汽车101.55万辆,同比增长277.5%,一举突破百万量级,要知道,前一年,也就是2021年上海以63.2万辆位居全国第一,西安虽排名第三,但产量只有26.9万辆,落后上海近两倍。
而我们将时间跨度拉长,会发现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自2020开始井喷式发展,分别实现了145.6%和96.9%的惊人增幅,西安则是惊人增幅中的领跑者,2022年同比增长则达到骇人的277.5%。
实际上,作为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阵地,西安贡献巨大,2022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2万辆,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272%,高于全国175个百分点,产量同比增速居全国第一。西安比亚迪对陕西省汽车产量的贡献率从2021年的40.5%,上升至2022年的75.3%。
而从汽车产业这一大类来看,2022年陕西省汽车产量133.8万辆,增长67%,高于全国64个百分点,增速全国第一。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的76.2%,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14.5%。
西安全年汽车产量达到125.55万辆,同比增长96.48%,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汽车总产量80%,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而做到中流砥柱,对西安来说,是一段颇为胆战心惊,但回报却远超预期的时间。
XI'AN五年奋斗努力追赶自己许下的诺言
2018年,西安刚刚发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野望,忽然之间,特斯拉落户上海,我们在文章中高呼“狼来了”,担心特斯拉这条鲶鱼会不会在搅动市场的同时,让西安成为了被牺牲的那个。
谁曾想,五年后,西安登顶全国新能源第一城后发现,狼原来竟是西安自己。
西安:“五年!你(上海)知道这五年我是怎么过的吗!”
上海:……
活跃一下气氛,言归正传,如今在全国、全省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流砥柱的西安,五年前押注时,大众对西安的期望并没有那么高,而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看起来更像是口号,是一个颇为遥远的梦想。
2013年,西安获批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并编制了《西安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通过这一政策鼓励且保护脱壳于秦川汽车的比亚迪,以及亟待转型的陕汽。
但效果颇为一般,直至2017年,西安印发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公共交通、招商引资方面给与政策支持。
同年,吉利落地西安,其他新能源汽车的中小玩家开始将目光投向西安。
可以说2017年,西安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力争抢下这块蛋糕最大部分的决心开始显现。
同时,2017年汽车制造业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西安工业首个千亿级产业。
2018年,西安开始真正发力,连续出台《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西安市汽车产业链发展推进方案(2018-2025年)》和《关于推进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
也正是这一年,西安喊出打造我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并定下了2021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60万辆,2025年达到150万辆以上的目标。
现在看来,这一目标2021年并没有完成,毕竟能完成的只有有着特斯拉超级工厂的上海,而2025年的目标西安毫无疑问将远远超过。
只是,媒体依旧对如今的全国第一抱有怀疑的目光,认为西安有着“躺赢”的嫌疑,毕竟上海封城期间,上海地区的汽车行业的供应链饱受疫情之苦,而比亚迪又在去年迎来爆发。
2022年,比亚迪在西安累计实现产值1827亿元,同比增长超155%。其中,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362亿元,同比增长超220%,生产整车100.8万辆,同比增长超14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9.5万辆,同比增长270.4%。
从西安产业布局来看,比亚迪草堂厂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所在地西安高新区已形成汽车和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诞生了两家千亿级企业。
西安经开区也已初步建立了“4+4+4”现代产业体系,具备了60万辆整车的产能,聚集了汽车零部件、内饰件配套企业40余家,产值规模756亿元。
确实,西安深度捆绑比亚迪和吉利,但谁又不是呢?
上海有特斯拉超级工厂,柳州有上汽通用五菱,合肥、广州坐拥风头正盛的造车新势力蔚来和小鹏汽车……
抓龙头抓载体 ,充分发挥整车带动作用,促进配套园区建设,这是城市发展产业的必然选择。
西安能留下比亚迪,并成为比亚迪“最大生产基地”,也是比亚迪总部深圳以外,“布局最全、业务合作最广的城市”,如果只将目光放在比亚迪爆发的这几年,而没有看到在新能源汽车式微的日子里,西安是如何支持比亚迪的,显然这是片面的。
19年时光,比亚迪已经与西安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既成就了比亚迪的“造车梦”,打造了一个中国汽车行业的民族品牌;也开启了西安打造“汽车城”的梦想开端,让这座城市的未来有了更多可能。
如今,在比亚迪的助力下,西安登顶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实现了五年前“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豪言,未来,一座古都,一家企业,两者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毫无疑问还将持续下去。
XI'AN自此,从挑战者到守擂者
“西安一旦腾飞,就会比别人飞得更快。”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如此评价。
如今腾飞的西安,面临攻守易位,从挑战者到守擂者,“全国第一城”能在今年坐稳吗?
老对手们摆脱影响,如上海受疫情或供应链危机冲击较为严重,上海特斯拉产能释放未及预期。今年,这些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将进一步弱化。
新的挑战者们,虎视眈眈,合肥喊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汽车总产量超过50%,占全国比重超过25%,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1月28日,常州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会上正式出台《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围绕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生态营造四个方面,制定10条重磅政策。
1月29日,浙江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联合发布《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20万辆,占全省汽车生产总量比重超过60%,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10%左右。
而当我们将西安“全国第一城”的光芒先暂时遮住,其实,西安还需要继续努力。
相比上海、合肥、深圳等地,西安的汽车产业生态仍然较为薄弱,未能支撑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
比如,2022年西安汽车产业产值为2173.12亿元,尚不及上海临港片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值(预计2400亿元)。
抓核心抓链条,西安需要“强链”“补链”,对相关配套企业加大招商力度,打造园区,孵化和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面对激烈竞争,西安从未懈怠。
西安在《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推进方案》明确指出在“着力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中,要“建立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
全市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万亿元大关,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航空航天、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规模超过8500亿元。
目标已定,行动更要迅速。
春节后开工第一天,西安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二期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年投资80亿元,在现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基础上,通过购置设备和优化工艺,对汽车小件焊接线、天窗、车灯、底盘件、内饰件及汽车空调、线束等汽车电子零部件生产线进行技改、扩产。
草堂项目将于今年9月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新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能40万套/年,预计年产值900亿元,亩均产值2639万元,带动就业约1.3万人。这也将为西安汽车产业持续稳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今日(2月17日),西安市汽车产业链大会在西安召开。共同探讨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交流企业发展优秀经验,促进西安汽车产业集聚发展。
显然,西安正全力以赴推动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壮大成势,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产业。
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聚焦整车企业配套需求,精准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补齐配套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韧性。
通过实施壮大整车“增链”、新能源汽车“强链”、研发创新“补链”、重点领域“延链”、供应链“稳链”五大工程,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实现汽车产业由加工制造向集研发、生产、成套、服务为一体的重大转变。
到2026年,西安将着力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IXIAN.CN
城市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西安登顶不应也不该是昙花一现,2023,压力与期望共存在西安的肩膀之上,我们相信,西安会是最实至名归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打造中国的底特律看来就快实现了~ 加油 加油 馍都起越魔都 {:mocs_33:} 有点意思 好是好,但太依重一个品牌了 当文艺变成2B 发表于 2023-2-21 15:33
好是好,但太依重一个品牌了
有一才有二 ,所以说路还长着呢 这是王传福的眼光,是市政府的努力,是比亚迪的诞生地,是西安城市的包容,是每位西安人的奉献, 好好 五年,你知道这五年我是怎么过的吗?你知道吗?哈哈哈哈! 加油加油
远见和魄力很重要,一个城市五年后的发展是由当前掌舵者或者决策者决定的。一个城市当前的发展是由五年前的决策者决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 长安无处不飞花 发表于 2023-2-21 17:47
五年,你知道这五年我是怎么过的吗?你知道吗?哈哈哈哈!
同问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