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新虹桥花园寻梅遇雨【严建设】 元宵节刚过,魔都上海即刻到了梅雨季节
日记 新虹桥花园寻梅遇雨【严建设】元宵节刚过,魔都上海即刻到了梅雨季节。是那种沾衣欲湿杏花雨,牛毛细雨。黄梅时节家家雨。元宵节次日的早上,我和老妻送小外孙去托班后,驱车到了新虹桥花园。我们把车子停在高岛屋,地下车库稍嫌乱。本来停好的,不料取车时,车前通道横向又违停一辆,不得不倒了几把才勉强得以出来。我俩是走地铁的地下通道横过延安路到了新虹桥花园的。错车掉头时我扭头看时,车间距险不足5厘米了,则不得不原样退回,反向出去再倒出去。午餐是女儿约好到了一家叫林藏的日本料理餐厅,男服务生不辞劳苦,随叫随应往来穿梭服务甚好,肯定是融入了日本管理的概念。餐桌上先摆了几个粗瓷小碗,几根短短的木杵,然后小半碗芝麻,自己用木杵在碗里转圈研磨把它磨碎。渐渐散发出芝麻的香味。还有一小罐盐菜。桌子上放了三个带盖的罐,一个是叫沙拉酱,还有一个浓口猪排酱,还有一个就是猪排酱。我仨点的是名藏人气、里脊配虾泥夹心天妇罗、猪排盖浇饭。一碟莲花白刀工甚好,切得跟头发丝似的。结账是310元。味增汤是送的。倘是我俩的话,可能回去品尝上海本帮菜,不会品尝日式料理。我叫和餐,女儿说,正式的叫法应该是和食。吃日本料理稍嫌铺排,也属于仪式感较强的那种。小碟子小碗铺排一桌面。有点碗碟跟核桃大小相似。与日本所不同的是,不用脱鞋盘膝而坐。我旅日期间,多次吃过和食。也有不大习惯的时候,比如和食会把黏糊糊的鲜榨的山药汁拌饭、把生鸡蛋拌饭。据传30年代,鲁迅请他的那帮内山完造等日本哥们,也吃中国菜,比如在知味观宴请日本福民医院院长及吉田和高桥二君、内山完造等好友时,点了叫化鸡、东坡肉、莼菜汤。当然鲁迅最爱吃的是福兴楼的清炖鱼翅。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猪排是1982年的春节。是在岳母家里,是内姐做的。40多年前的内姐风华正茂,明眸皓齿风姿约绰温柔恬静。当我看到内姐用白皙的手拈起一片片猪肉蘸上鸡蛋汁,然后裹上馒头渣面包屑,投进油锅里炸的焦黄之际,心里那份惊诧和新奇感无法言表。那一年的年夜饭是我俩做的,从除夕到大年初四。当年我好像很局促,在狭小的厨房里几乎没说什么话,但写过几首小令。当年妻子还在哺乳期。当年我单知道猪肉无非是炖着吃炒着吃蒸着吃,想不到还有这种做法。当年猪肉也比较难吃到,是要用肉票买的。那个时段我在解放路的民生百货商店上班,大年下的成天加班,忙得鬼吹火,脚后跟打后脑勺子。当年加班常常点对点12小时,单位不给加班费,白干。每次都盼着下班,下班后急匆匆骑自行车回到家,停好车子一进门一脚把蜂窝煤炉子的炉门踢开。然后马上择菜洗菜淘米做饭。当年我们一家三口蜗居在岳母家里。当年民生百货商店的风气不大好。很多老职工两面三刀,名里一盆火跟你套近乎,暗中使坏在楼经理跟前戳窝子说坏话。我屡次如厕之际,在办公室门口听到。那一年年底盘点后,我所在的金笔户短款151元,屡次查账盘货,都对不上。没办法只得秋经理签字,跟财务上报短抹平。有个女职工,名叫做佟彩玲的,平常老跟我起腻,嬉皮笑脸说酸话套近乎。万万想不到居然在办公室跟经理高桂花说,账不对应该问一下他小严,他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咋结婚的拿啥结婚的,还照了那么多照片,钱从哪儿来的。还是旅行结婚,还去了北京上海不希的,我一回都莫去过。我听见怒气难遏,一脚踢开门吼道,你说啥!她惊慌失措做贼心虚,立即夺门而逃。然后我俩关系就僵了。很长时间谁不理谁。新虹桥花园的园区里有个叫#凯恩花园#的斜坡式小洋房,里边是咖啡屋。我和老妻走进去,想买瓶水给花上撒,拍起来好看一点。人家的水好像挺贵的。有俩帅哥问我买水是做什么用的,我说是买水是拍花用的。他微微一笑,说那就不用买了,随即拿出来一个喷壶给我说是,这个你拿去用吧。致谢后我们就拿出来用了,感谢他们。外面凄风苦雨,屋子里窗明几净,充溢着咖啡的苦香味,挺暖和的。这是个闹中取静,植被非常好的地方。里面有大片的梅林。有红梅、粉梅、白梅、绿梅以及腊梅,可谓梅园。有小桥水榭,无玲珑假山。可谓南北方综合的园林。南方的灌木花卉不似北方灰尘仆仆,都很洁净看上去很舒服。拍摄出带露水的花朵好看的多了,水珠晶莹剔透姗姗欲坠。我其实希望能拍到水边的梅花。那种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感觉。但是没有。放眼看去,粉梅盛开,白梅盛开,腊梅盛开,红梅绿梅含苞欲放,浮漾着一缕淡淡的梅香。雨渐渐下大了。看到相机水淋淋的,则打道回府。节日快乐 雨中观梅也有趣 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