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资讯] 西安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分析

15962 5
发表于 2022-12-25 12: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西安立足于本省的配套产业支撑,形成了自己的产业优势,这一过程是在慢慢去资源能源化、去污染重工化的路径中实现的。如要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做出在全国的客观定位和对比分析。

1、定位分析

中国发展的经济动力正在加速转型中,以前的经济动力如互联网平台经济、房地产和传统基建、低端加工制造业正在萎缩或整合。这当中互联网平台、低端加工制造业受全球化解体和产业链转移影响较大,房地产基建则受出生人口下滑和土地财政透支的牵制。西安作为西北经济发展的核心,自然无法避免相关产业的消退和市场萎缩,那未来国家的增长动力在哪里呢,这就要从多维度的客观视角来观察。

中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制造业大国和第一人口大国,其全球贸易地位和占有量无出其右,加上互联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高效刺激,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未来中国的贸易地位无法被撼动,这已经从贸易战的结果和疫情影响下中国贸易量的增长看出规律。但显然,中国的贸易优势和主要的出口顺差集中在中下游产业,上游原材料和精加工、高品质农牧业、装备和智能制造的研发设计不占优势。中国为了补短板将大量过剩的传统产业投资和贸易盈余增发的货币集中到了这些领域,就是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市场。未来,中国发展增量将集中在这些领域,而这些产业有一些和西安的未来发展直接相关。

能源自给率对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重要,西安正好借助了周边地区的能源优势,并迎合国家双碳目标和新能源政策,可以成为能源体系中起引领作用的城市。西安的优势在于布局有不同能源类型的大型能源集团公司和核心研发投资管理部门,而且这些集团有些形成了遍布海内外的分支网络,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国内外市场。其中传统能源很多处于资源垄断地位,而新能源公司更是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之所他们选择了西安,是看重了西安无与伦比的教育和地理交通的综合优势。而西安如果要继续向基础能源、清洁能源、碳中和业务的智慧服务中心迈进,就要打造能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智慧高地。在能源学科交叉变革的背景下,要制定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的学科体系,将智力资源和实体能源产业相结合。如今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正在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新能源的技术攻坚领域,这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未来能源的趋势是综合能源体系加多场景应用的打造,西安将在这片蓝海当中占据先机。

西安作为周边区域的物流贸易中心,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扶持的农牧加工业,以及重点投资开发的重装备和先进制造将起到很好的市场整合优化和提速作用。农牧业背后依托于西北区域广袤的自然环境基础,正在整合形成高品质、集约化的现代农牧产业链。农业资源的开发已经不是单一的平面生产,未来所有农业资源要素都会进行立体式的开发布局,有助于帮助身处内陆资源量庞大的西北多地貌生态区量身定做开发策略。所以,生态的高效利用和投资整合要依托西安作为研发设计支撑和物流通道,西安要向外形成多节点星链式布局的农牧业服务技术站点,利用大数据云服务作为孵化研究的共享基础。而装备制造和东部转移过来的先进制造业已经在西安落地生根,这些旧有和外来的工业企业是西安保持和海内外高技术平台紧密交流的基础,也是对本地上下游企业发展升级的促进。虽然先进制造业的部分技术研发不在西安,但让西安的对外开放环境、口碑和物流影响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未来会吸引更多的高技术制造甚至研发部门入驻西安,有利于提升西安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份额。

2、对比分析

在中国经济核心区域划分中,西安偏居西北一隅,处于黄河上游流域。东边是同为沿黄地带的核心城市郑州,属于国家交通枢纽型城市,地理交通条件优于西安,劳动力成本也较低,对密集型制造业的吸引力较大。郑州在省内首位度较高,属于后发工业贸易城市,但产业和资源多样性发展不足,文化吸引力和旅游产业在省内甚至不及几大古都,教育资源一般。因此,距离西安最近的中心城市郑州的发展重点,在外贸加工制造业和全国交通物流产业,不具备西安在多产业发展高科技服务的优势,和西安的市场重叠度不大。但是,郑州的普通人才、人力资源优势会打压西安正在形成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正面竞争。

西安往南进入了近年经济活跃度较高的成渝经济圈,由于处于不同的地理、气候分区,经济发展的本底条件相差较大。成渝更靠近市场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且有长江经济带河运的便利,更偏向于外向型的金融、高科技制造和服务产业类型,这点和西安的发展方向有一定重叠。成渝在交通基建上逐步互联互通,联合周边区域形成了规模庞大、产业齐全的西部经济中心,并和长三角、珠三角呼应。所以,西安不具备成渝的金融、科技资本优势和高科技产业资源,如果过渡同质化竞争会导致人才的选择性外流。

3、统一大市场发展战略路径分析

(1)产业特征分析

通过上述的分析论证,可以总结出西安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产业优势特征。

西安以内向型市场为主,外向型配套加工为辅。

西安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和和物流贸易通道,是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陆港,未来一段时间交通建设的步伐将不断提速。

西安有西北区域和省内的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且有较好的智力和人力资源保障,产业均衡,短板较少。利于发展高新科技、先进制造业、军工航天、装备重工、金融投资、旅游服务、贸易物流等高附加值或具有未来全国市场竞争力的行业。

(2)统一大市场战略路径

经过以上的产业特征分析,结合西安在全国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并跟相近的核心城市做对比,可以发展处符合西安本身特点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路径。

打造区域要素综合交易市场名片。区别于郑州的全国性期货交易所,建立起西北区域的资源要素型综合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整合统一西安所辐射区域的各类要素品种。进一步利用本地智慧支撑掌握要素垂直产业的流量交易数据,利用本地能源优势将云计算共享服务于全国网点,并引进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的交互开发,进行多种要素使用场景的智能预判和就纠偏。

打造区域贸易物流信息化集中平台。在金融虚拟交易的基础上,利用本地仓储物流中心节点的优势,进行数字物流信息集中化系统的开发。将区域各种产业资源的物流数据进行归纳整合,并结合本地要素期现货市场的预期研判指导作用,在信息化平台上进行分类贸易流通的统一指挥。

打造产业科研教育交流学习中心。教育是未来的市场和产业竞争力,现在各产业端对具备交叉综合学科能力的人才与日俱增,未来的教育场景一定是多学科交互,现实和虚拟教育技术相结合,而且是全产业链的立体式教育。区别于以往分散学科对应各具体岗位的培养就业模式,西安完全可以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具有全学科、全级别的优势,先把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本地综合教育社交平台。将教育平台和产业端调研需求数据库进行对接匹配,后台在大数据分析中动态调节教育学科综合交流的方向和技术能力需要。科研和产业互动也是如此,可以和东部地区已有的咨询、就业信息平台进行合作开发,形成优势互补。

西安如何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值得对每一种优势每一个细节进行推敲和把控。如果统一大市场是鱼池,那西安所要扮演的不只是撑船撒网的人,也是护塘造氧的人。利用好自身的独特优势,辅佐以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成果,利用本地和全国平台型经济高效聚能的优点,必将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不负使命。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野谈 2022-12-26 12:03 赞同 +1
亲爱的路人幸福 2022-12-25 23:12 赞同 +1
长安东大人 2022-12-25 20:14 赞同 +1
Dayushane 2022-12-25 19:05 赞同 +1
阳光阳光 2022-12-25 14:07 赞同 +1
hello1987 2022-12-25 13:32 赞同 +1
Xray 2022-12-25 12:37 赞同 +1

评论5

hello1987Lv.9 发表于 2022-12-25 13: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黄桃罐头南瓜饼Lv.5 发表于 2022-12-25 17: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楼观大虾 赞同 +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亲爱的路人幸福Lv.10 发表于 2022-12-25 23: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雷逊Lv.6 发表于 2022-12-27 08: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又是个河南蛋。你没看出来郑州要完蛋了吗,离北京七百公里,离武汉4百公里,想当交通中心难。你是还想让郑局在管西安吗?西安才是中国的交通中心,是华北,中南,西北,西南的十家路口,你河南蛋家没机会了。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马克马龙 赞同 +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