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王 发表于 2022-11-28 08:02
你连陕字来历都不知道就在这学人回贴?不行咱查清楚再来?
查了一下确实错了 关中确实是中原 周天子居所中原龙首
王招猪搭把手 发表于 2022-11-27 14:50
是不是地理没学好 河南自古就是中原 中原逐鹿之地说的就是那 陕者狭也 西安从来不是中原
我给你说陕西这个地名怎么来的,{:mocs_32:}
武王灭商后,分陕而治,“陕”是陕西河南边界,现在属于河南的一个原。
陕原以西是周人老家,陕原以东是周人新征服的地方,陕原以东今天的河南的主要居民是是蛮(三苗)和东夷(商人),就是蚩尤后裔。山东主要是东夷人,还有苏北皖北的淮夷。这一片还有近百个国,统称东夷诸国。这些国和商人习俗相近,有时是商的附属国,有时反叛于商。
武王灭商后,为监视这些东夷诸国,周公营建洛邑,并在洛邑驻重兵,设三监,还建了一个大监狱。三监就是监视这些东夷国的。但是,武王灭商后不久去世,周成王年幼由周化辅佐。但三监和东夷国却联手反对周公发动叛乱。这时候,周朝决定分陕而治,陕原之西是周族人老家,由仁厚的召公治理,为的是加强生产,为周人开疆拓土提供支持。陕原以东的苗蛮东夷之地,交由铁血的周公治理。周公和姜子牙联手,用三年时间,灭东夷60国,基本彻底扫清叛乱的势力。为了彻底的统治这片东方的土地,周公号召陕西大家族东迁国,陕西人在东方总共建74国,分布在河南的最多。周人继续向东北进发,在北方建燕国,在山西建晋国,在江南建吴国。。周人统治中国800年,这一大片地区基本上华夏化,华夏就是周人自称。
夏朝时,河南为蚩尤部的苗蛮,几乎整个夏朝,河南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都是南方少数民族基因,没有汉族主体基因。
夏末期,陕西的夏人向东扩张,将三苗国灭亡,三苗南迁长江流域,形成现在的苗族瑶族。洛阳有个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叫苗蛮岭 。
在苗族世代流传史诗说唱中,就有苗族祖先原来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大河两岸的平原上,后来黄龙赤龙(黄帝炎帝)入侵,苖人首领蚩尤带领苗人抵抗,九战皆胜,后来失败,黄龙和赤龙在苗人部落抢掠,苗人从此没落。后来禹夏又经常攻打,苗人决定南迁。
商朝时,东北的商人南下,打败了陕西夏人,夏人退回陕西本部。商人在洛阳建立大型定居点,称之为西亳。亳是东夷地名,指的是东夷的大的政治文化中心,东夷共有20多个亳,最早的亳在东北。周天子:燕亳肃慎,吾北北土也。这个亳就是在东北。肃慎是满族人祖先,当时臣服于周。燕就是今天的北京周边,周公让召公的小儿子带领一批陕西的周人武士在燕山之野建立燕国,燕国将商人一直驱赶到朝鲜半岛,占据辽东。商人遗民在半岛建朝鲜国。韩国的历史就说他们祖先建立商朝。
王灭商后,分陕而治,“陕”是陕西河南边界,现在属于河南的一个原。
陕原以东是周人新征服的地方,主要居民是是蛮(苗)和夷(商人),就是蚩尤后裔。有近百个东夷国。这些东夷国叛乱反对周朝。所以陕原以东让铁血硬汉的周公治理,为的是镇压叛乱。陕原以西是周人老家,让仁厚的召公治理,为的是搞好生产,为周人开疆拓土提供支持。
分陕而治,陕原以西,就是陕西的来历。。。陕原以东,实际就是指河南。
王灭商后,分陕而治,“陕”是陕西河南边界,现在属于河南的一个原。
陕原以东是周人新征服的地方,主要居民是是蛮(苗)和夷(商人),就是蚩尤后裔。有近百个东夷国。这些东夷国叛乱反对周朝。所以陕原以东让铁血硬汉的周公治理,为的是镇压叛乱。陕原以西是周人老家,让仁厚的召公治理,为的是搞好生产,为周人开疆拓土提供支持。
分陕而治,陕原以西,就是陕西的来历。。。陕原以东,实际就是指河南。
周公为镇压东夷的叛乱而营建洛邑,并不是有些河南的媒体洛邑就是“中国”。何尊上的这个“中国”指的是周人京城,镐京。
周公在洛邑驻重兵八师,而且还建一个大型监狱,用来关押顽民。这个“民”不是今天的意思,而是指奴隶,民在当时是奴隶的意思。
周公灭东夷60国,很多夷人沦为战俘,奴隶。。不服周的就是关押进洛邑的监狱。
服于周的就给周人种地,服劳役。。。比如秦始皇祖先,赵王的祖先其实当也算是周的战俘奴隶一个给周养马,一个给周人驾车。。。不过,他们的后人飞黄腾达了。。。一个成了秦王,一个成了赵王。
再说一下“关中”的来历。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关中的关,根本不是很多人让为“四关以内”{:mocs_32:},
因为历史上的关中面积非常大,秦汉,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一直到清朝前期。的关中,指的是秦岭以北阴山以南,呼和浩特以西贺兰山以东,这一大片地区,横跨了四省区。。。所以,广为流传的“四关以内的说法根本就是错的。
关中的”关“来自于汉朝,汉朝是刘邦建立的,刘邦亲眼上目睹了农民起义的强大力量。。㸵别是黄河泛滥区的流民叛乱的危害性。
所以,建立汉朝后。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就在函谷关附近设立一个关,不准东边的人进入。。这个关的西边就是汉帝国的中心关中大地,关中聚集了汉帝国一半的财富,军力,物资。也是汉帝国军事文化中心。关中诸郡包括最北边的内蒙河套地区的云中郡,九原郡,也包括也包括秦岭商洛,还有陕北宁夏的上郡,甘肃东部陇西郡,北地郡等,当时关中平原称为内史地,主要分为,京兆尹(西咸富铜川渭) ,左冯翊(东府,以大荔为中心),右扶风(西府,以凤翔为中心)
中原这个词实际是宋朝才大量使用的。。宋之前,中国地理单元分为,关中,关东,江南,三部分。
关中,也称关内,关西。就是指函谷关以西。陕甘宋内蒙中部,山西西南。广义关中还包括西南的巴蜀,云贵,湖南湖北西部。
关东,也称关外,山东。包括豫,鲁,晋,冀。。苏北皖北。。
江南就是现在除西南和岭南以外的广大的南方地区。。。。
北宋灭亡以后,元明清时期大量使用中原一词,实际就是原来的关中和关东为主的北方地区。
西安FPR 发表于 2022-11-28 10:32
这是在河南拍的,陕西的事
应该在商洛
荡马江南 发表于 2022-11-28 12:34
周公为镇压东夷的叛乱而营建洛邑,并不是有些河南的媒体洛邑就是“中国”。何尊上的这个“中国”指的是周人 ...
阁下博学多才,某地人要把西周隋唐的的都城都抢走,真是为所未闻。
花开长安 发表于 2022-11-29 23:29
阁下博学多才,某地人要把西周隋唐的的都城都抢走,真是为所未闻。
隋唐是一京两陪都,京就是京师长安,两陪都一个人设在太原府,一个设在河南府(洛阳)。
太原府是为了对付北方游牧部落,河南府是为了对付中原游牧民族。黄泛区流民不喜耕作,天下太平以乞讨偷盗抢劫诈骗为生,天下大乱就攻占县城,甚至拧成一股争夺天下,俗称“中原游牧民族”。秦末,汉末,隋末,唐末,元末,清末 的“农民起义”基本都是属于这一类。所以,朝廷要对府这股不稳定的军事势力,想出了各种办法。汉朝是设立关,不准这些人流动。隋唐是在河南府设立陪都驻重兵。明清是将南京做为陪都,来应对。明清的南京实际上起到了隋唐洛阳的作用。南京比较洛阳更有效果,因为江南富裕,能在经济行政上牵制北部的黄范区,黄泛区有一半划到江南行省管辖
天子居中国,受天命,治天下。
“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上,何尊出土并保存于宝鸡。
荡马江南 发表于 2022-11-28 12:51
再说一下“关中”的来历。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关中的关,根本不是很多人让为“四关以内”,
因 ...
汉武帝时 有个典故 耻做关外人 就说的河南洛阳以自己不是关中为耻,才上奏武帝把函谷关迁往洛阳{:mocs_33:}{:mocs_33:}{:mocs_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