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ape76 发表于 2022-11-16 09:46:20

西安高新的不足:是个换了壳的富士康

开门见山说,西安高新创立30年来,培育的大型科技企业几乎没有,没有把西安的科技教育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没有成为西安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有人反驳说,西安高新的GDP已经占到了西安的25%以上,以此证明西安高新对西安的贡献和成功。
但这个证据力量不够。西安三星是个生产型企业,研发力量不多;比亚迪的车和电池,在西安部分更偏于生产;至于法士特,更是传统的制造业。目前的西安高新,更像是换了壳的富士康,重制造轻研发。
什么企业才是西安的目标呢?中兴、华为、腾讯这样的科技企业,既有产值,又有大量的研发岗,给西安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西安是高等教育和科研密集区,面临着学校水平下滑和了、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经济发展乏力的三重压力,科技和市场长期脱节,形成两张皮。
当然,高新主政者也看到了问题,高新三期的概念规划里就有大力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孵化器。
做大做强科技企业,成为龙头,带动经济发展,带动高校发展,成为正反馈,这是西安的复兴之路。

escape76 发表于 2022-11-16 09:50:36

肯定西安高新的成绩,但要还要,以至于更好,成为西安复兴的强大动力。
至于沣东沣西,不如和高新合并,向天府新区学习,省市一心,聚集优势资源,打造一个强势核心 ,实现西安的大跨越。
西安羸弱,陕西啥也别想。

escape76 发表于 2022-11-16 10:03:01

有一个很直观的风向标,西安高新PK西安高校+科研院所,按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来统计,哪个高算哪个赢。

不幸的是,西安高新长期处于下风,说明高新还是缺乏吸引力,企业质量不高,就业环境不行。

escape76 发表于 2022-11-16 10:05:49

高新的写手门天天吹牛不上税,堆砌数字,玩弄文字,你的成色几何,自己心里没个点数?

太平河畔 发表于 2022-11-16 10:07:29

高新从事高科技研发的确实不多,引进的全是中低挡生产性企业,后继乏力,前途堪忧。

钧瓷 发表于 2022-11-16 10:08:05

高新区没有自己的本土培育出来的顶尖企业,一味的引进谈消化。只是摊大饼给别人做嫁衣

钧瓷 发表于 2022-11-16 10:10:43

之前的苏州模式为什么很少报道,现在却是深圳模式大肆报道。一个引进,一个培育。在看两省之前地位,在看如今地位

momoj 发表于 2022-11-16 10:11:31

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学习过几年,说实话和人家还是没法比,人家园区里有多少家独角兽,多少家科研产业园…

escape76 发表于 2022-11-16 10:13:26

现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西安高新还醉心于土地财政,大搞造新城,摊大饼,这简直没有一丁点觉悟。

Pombo 发表于 2022-11-16 10:17:04

一看你就是个外行,还三星是个生产企业,研发不足,多读点书吧孩子,还敢来这里大言不惭

ixian7888 发表于 2022-11-16 10:19:21

不 高新还有房地产

Pombo 发表于 2022-11-16 10:21:59

三星的研发能力国内都没有几个能比,比亚迪更是在纯电汽车领域拥有多项第一和专利,法士特更不用说了,全球十佳变速箱,变速箱的研发制造难度不亚于发动机,甚至比发动机更难,你说这些都是传统制造,真是笑死人了,中兴、华为、腾讯这些企业全国也只有这几个,你咋不上天呢

明年今日 发表于 2022-11-16 10:28:14

楼主说的这些,除了几个头部城市,其他城市不都患有一样的毛病嘛。谁不想任性的活着,大的科技企业也在挑选适合他们生存的区域、环境,双向选择。话又说回来,西安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确存在不足。

escape76 发表于 2022-11-16 10:30:15

以下某单位的员工构成(来源互联网),请西安高新对标。
在岗员工:22343人
博士学历:2287人
硕士学历:9768人
本科学历:6319人
两院院士:9人

Pombo 发表于 2022-11-16 10:38:03

你讽刺富士康,我告诉你,当初没有把富士康引进来,我们现在恐怕肠子都悔青了,富士康项目批复后,直接给郑州送了一个国家级航空实验区400平方公里,外加空中丝绸之路,工人+服务+配套直接间接带动就业近1百万人,富士康没来之前郑州进出口几乎没有,现在跃居全国第八,前三季度河南进出口已达7100亿。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西安高新的不足:是个换了壳的富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