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绿水青山中的含“金”量
本帖最后由 更长安 于 2022-6-20 18:27 编辑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为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展示陕西地理标志品牌“兴农富农”的巨大潜力和经济价值,近日,由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办、更长安新媒体中心承办的“大美陕南‘秀’色可餐——陕西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康、商洛媒体大V行”成功举行,媒体大V走进陕南,实地参观、拍摄平利绞股蓝、女娲茶以及柞水木耳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感受陕西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巨大能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陕南优质矿产资源富集,水能及生物资源丰富,孕育了独特的地理标志产品资源,几乎每个区县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位于安康的平利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当地人便在此地种茶制茶。好茶代代相传,历久弥香, 造就了“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两张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名片。 在安康,媒体大V一行深入平利县龙头企业的种植基地、生产车间,参观了解女娲茶、绞股蓝的采摘、生产、线上销售情况。“平利绞股蓝富含绞股蓝皂甙、黄酮类化合物、绞股蓝多糖及有机硒等多种营养物质,有益气、安神、降血压之功效,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平利县神草园茶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平利县被誉为“绞股蓝故乡”,绞股蓝的自然分布分化中心,在世界上已发现的16种绞股蓝属植物中,该县就占了7种。2004年,“平利绞股蓝”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走进平利县平安绞股蓝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绞股蓝生产车间,一股天然清香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忙碌的对绞股蓝进行杀青、摊凉等工序。作为最具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通过生产标准化、发展规模化、经营集约化、运行市场化,平利绞股蓝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健康茶”、“一带一路”上的“友谊茶”、乡村振兴的“产业茶”。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平利县逐步发展壮大茶饮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带动效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利女娲茶产业正打造“公司+加工厂+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形成“县、镇、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带动315个贫困村12.3万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三月陕南好风光,农家女儿采茶忙,傍晚归家炒茶去,晚风吹送是茶香……”一首采茶歌,展示了平利县女娲茶的生产制作场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质量的保证,也是了解认识一个地区最好的‘金字招牌’。”在调研过程中,媒体大V对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保护和应用有了新的感受,大家纷纷表示:“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承载着这个地区的生态特色和文化底蕴,传承着各种传统技艺和民俗特点,用好用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管是对发展旅游业,还是促进乡村振兴都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方面,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柞水木耳无疑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发与应用成功的案例之一。 在商洛柞水县,媒体大V一行走进中国供销合作社-陕西供销柞水木耳服务中心参观拍摄木耳产品的加工生产情况。除了大众所熟知的片大肉厚的柞水黑木耳,金木耳、玉木耳、木耳零食、木耳宴等与木耳相关的产品令大家眼前一亮。
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因柞树多而得名,而柞树是生产黑木耳的上等菌材,加上丰富的降水和优良的空气,绝佳的生态条件孕育了优质的柞水木耳。为了让柞水木耳更好“走出去”,2010年,“柞水木耳”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2年,“柞水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获准注册。
以木耳产业质量提升、全链条发展和深加工为切入点,柞水将科研与生产有效结合,引入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建成李玉院士工作站、木耳大数据中心等科技驱动产业发展平台,为木耳产业发展提供了从原种培育、大田栽植、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的闭环式科技支撑,培育出玉木耳、金木耳、羊肚菌、竹荪等珍稀食用菌,开发木耳深加工产品8大类72个。同时,柞水木耳通过“企业+贫困户+合作社”模式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的双耳利益联结机制,将70%以上的贫困户镶嵌到木耳的产业链之中。 如今,柞水木耳,真正把小木耳做成大产业,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陕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产业引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mocs_51:} 好 主要是粮食够吃了,经济科技也发展了才会这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