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iz0026 发表于 2021-12-29 10:35:34

5G的赢家??

本帖最后由 solariz0026 于 2022-1-9 22:19 编辑



5G是电老虎

joyccc 发表于 2021-12-29 10:54:21

对方正在讲话... 发表于 2021-12-29 10:59:14

joyccc 发表于 2021-12-29 10:54
如果有国家电网,那肯定有华为

先有华为后有天,
4 G 手机卖九千。
我拿华为当国货,
华为把我当大佐。
先有华为后有天,
开上鸿蒙如升仙。
唯有华为是国产,
谁说不好谁汉奸。

他山之石 发表于 2021-12-29 13:51:04

写得好

此乃正义之言 发表于 2021-12-29 18:03:18

自2019年10月31日起,三大运营商公布5G商用套餐,国内于同年11月1日正式上线了5G商用套餐。在近10年的时间里,大多数手机产品用户都经历了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变,通讯从2G信号到4G信号的转变。在2G时代大家都只能发发短信,重要的事情必须打电话;3G时代可以语音通话,但当时流量费较贵,上网也没这么方便;4G时代终于能实现时时刻刻都能视频通话了,上网再也不是一件难事。上网速度越来越快的同时,它也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现在,最引人瞩目的非5G莫属了。
https://pics2.baidu.com/feed/cdbf6c81800a19d8395919979f63518da71e466e.jpeg?token=86b26f134b281a7f93765b0fe785247f

纵观全球,华为在5G领域表现可谓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已在全球范围内斩下了96个5G商业订单,远远超过了通讯业巨头诺基亚和爱立信。这一消息不仅给国内用户带来了惊喜,这也令海外通讯巨头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在国外,华为的5G之路并不顺畅,先是5G网络建设方案不仅被美国拒绝还被其制裁。其它国家,包括日本、澳洲、印度等国家也纷纷撕毁协议,这让华为在全球5G建设项目上出师不利。
https://pics1.baidu.com/feed/09fa513d269759ee9d116079395a90106c22df63.jpeg?token=dbd5b100d93589bac9d496604d6277ae&s=ED8DD91253EBC6ED0A5EFE42030010EA

但无论其它国家打压情况怎样,华为以及我们的5G之路也会继续前行,不会因为某个国家制裁就停滞不前。华为每年在技术开发上的资金投入都十分巨大。而且针对5G,华为在很久之前便已经在市场上开始了自己的研发。目前华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5G标准技术专利,目前已经拿下的订单外,华为还与50多个运营商在讨论合作事宜,在合作商总数上华为也是占据了达到了半数以上。
https://pics4.baidu.com/feed/79f0f736afc37931407d7f13fb57644343a91108.jpeg?token=c443cba48d532c10de072ae663d54346&s=7191C93217ABE6EC1A48D95C0300C0E4

无论是从成绩还是影响力上来看,华为现在已经成为了5G时代的“领头羊”。相信随着5G的不断推进,华为还会在市场上不断的取得新成绩。而为什么我们以及华为要这么积极地去推进5G呢?原因无它,就因为新型(5G)基础设施决定了国家的创新水平,5G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https://pics7.baidu.com/feed/d62a6059252dd42afb8f14928f9a88b3c8eab8a9.jpeg?token=21f905b0b19ae7674f2631afa93ba028&s=DC8482524E410F51080EFFBF0300C00D

首先我们要清楚,像5G、光纤、卫星的网络基础设施,其次在承载大数据层面,包括云计算和一些大数据、人工智能对应的基础设施,我们叫应用基础设施。另外,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我们认为它叫信息综合的基础设施,主要服务于行业或者是社会。国家现在把这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新型基础设施自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所以它决定了国家的创新水平。同时新型基础设施会跟其它技术进一步融合,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决定了国家的创新水平和经济发展素质,是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5G除了服务于人类互联网以外,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像交通、工业、智慧城市这些社会和行业的基础设施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在技术方面,像云计算的一些新计算、边缘计算,我们也能扩展一些新的场景。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底层的5G、无线、光纤网络等,所以可以看到这种新型的基础设施和以往不同,将在社会层面更加广泛普及,包括一些重要的能源行业、电力的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及工业基础设施,都会是未来5G建设的主战场。
https://pics6.baidu.com/feed/34fae6cd7b899e51dd3cb8d7cb060a35ca950def.jpeg?token=6d4c7f3588ccd235f15c416ba5f34c94&s=4FC0698FD89713FB401DD12703009091

所以,5G对中国的发展是个历史机遇,5G在中国恰恰也得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在这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下,如何掌握和把握好契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参与,华为兴,科技兴,则中国兴!

此乃正义之言 发表于 2021-12-29 18:06:04

王志勤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任泽平在公众号“泽平宏观”中提到,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新基建”的建设,“新”重点表现在5G技术、人工智能等科研方面,而非传统的“铁公基”。3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特对《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进行解读。

问:当前时期,加快5G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5G是全球科技革命中的引领性技术,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5G也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关键要素,不仅将激发新型消费和投资、促进就业创业、解放生产力,还将重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治理,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0年是5G商用突破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G发展。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5G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5G网络加快发展”“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加快5G建设及应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

一是有利于升级基础设施,赋能产业转型新时代。交通、电力等传统基础设施造就了工业化时代的奇迹,新一轮工业革命则需要新型基础设施的赋能。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将从根本上改变移动网络的现状,促进数据要素的生产、流动和利用,还将让各行各业能够更便于联通协同、提供服务,带动形成万亿级5G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

二是有利于拓展新型消费,创造美好生活新体验。5G时代的到来,将让人们不仅享受到更高速、更低流量资费的网络,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方面创新出多样的消费产品,还将极大丰富消费场景,在电子商务、政务服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创造出大量新消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0-2025年,5G商用将带动超过8万亿元的新兴消费。

三是有利于稳定国内投资,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5G建设投资呈现出回收期长、带动性强、回报率高等特点。5G网络建设不仅涉及大量的工程、基站、供电等基建投资,还将激发各行业转型升级,引致工厂改造、建设运营、系统升级、技术培训等诸多投资。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累计带动相关投资超过3.5万亿元。

四是有利于带动就业创业,形成社会发展稳定器。一是带动科研试验、生产建设、运营服务等产业就业,二是在工业、能源等诸多行业领域创造新的融合型就业需求,三是让随时随地工作、在家办公等更为便捷,拓展共享经济下的灵活就业。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五是有利于提升政府服务,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G时代的到来,将可以利用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立体感知,为政务协同和全方位贴身服务的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加速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和治理过程的网络化智能化变革,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问:目前,我国5G发展的现状如何?

答: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5G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现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一是5G产业生态逐步成熟。我国5G技术及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等产品发展成熟。终端方面,已有超过40款5G手机终端入网,3千元级的主打机型已进入市场。二是5G网络建设加速部署。截至2月底,全国建设开通5G基站达16.4万个,北上广等城市城区已实现网络连片覆盖。预计年底全国建设开通超过55万个5G基站,实现地级市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三是5G融合应用向纵深发展。我国5G应用场景更加丰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加快探索,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医疗健康、媒体娱乐等正成为5G创新应用的先导领域。四是5G政策环境持续完善。2019年5G商用牌照发放以来,全国已有20余省区市发布了5G相关的指导意见或行动方案,通过鼓励创新、加快网络建设、推广应用等,积极推动5G技术产业进步,并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但也应看到,我国5G发展还存在网络建设面临压力、应用市场尚未成熟、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安全体系仍需完善等问题,需各方不断努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问:《通知》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通知》面向近期的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网络、应用、技术、安全”四个重点环节,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赋能行业为方向,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系统推进,充分发挥5G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积极构建“5G+”新经济形态。

(一)加大支持力度,打造新型基础设施

当前处于5G网络集中建设初期,面临着投资成本、建设协调等多方面问题,需统筹布局,加大地方政策支持和落地实施,进一步发挥电信运营企业的建设运营主体作用。对于政策支持力度大、落实好的地区,运营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优先开展5G建设;政策环境尚不完善的地区,需加快研究落实支持举措。一方面是加快建设部署。重点做好5G网络统筹部署规划,加快推进主要城市的网络建设,加快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用户端到端的网络感知体验。另一方面是加大资源统筹支持。要加大基站站址资源支持,加强5G用电和频率保障,保障网络快速建设运营,同时深化共建共享和5G异网漫游,降低运营企业运营的边际成本。

(二)深化融合应用,构建繁荣生态体系

我国5G 融合应用仍处于探索期,需尽快从单点应用向规模应用转变。加快5G融合应用发展,需从丰富应用场景着手,打造重点应用领域,建设应用产业生态系统。具体来看,在产业领域,实施“5G+工业互联网”等工程,推动5G融合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在制造业、医疗健康、车联网等垂直行业领域的应用,探索形成互利共赢的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在消费领域,利用5G套餐优惠、信用购机举措,加快用户向5G服务迁移,鼓励终端消费;推广5G+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培育新兴消费模式,拓展新型消费领域。

(三)加强技术研发,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针对我国5G产业链的不足,加快5G技术创新,是带动通信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保障。具体来看,一是加强5G技术和标准研发。需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5G基础架构研究,加快关键元器件、软件、仪器仪表、模组等研发及应用,发展壮大5G产业集群。二是开展5G测试验证。持续开展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加快毫米波设备、5G SA设备等的测试迭代,促进系统间互操作,加速技术和产业成熟。三是强化5G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支持领先企业基于5G打造并提供行业云服务、能力开放平台、应用开发环节等共性平台,搭建检测认证平台,鼓励开源生态建设,促进开放式创新。

(四)强化能力建设,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5G引入了网络功能虚拟化、边缘计算、网络切片、服务化架构等新技术新特征,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必须打造5G安全保障体系,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建立5G关键设备检测认证等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机制,开展5G安全检测,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治理、事件处置、追踪溯源的安全防护体系。二是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围绕5G典型应用场景,建立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加快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环节数据安全技术监管能力。三是培育安全产业和治理生态。培育5G网络安全产业生态,积极创新5G安全治理模式,推动建设多主体参与、多部门联动、多行业协同的安全治理机制。

问:下一步如何组织实施《通知》相关要求,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答:《通知》重点强调了要加强组织实施,合力推进5G发展各项工作。一是发挥好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做好各项要素保障,把加快5G发展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另外,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知》提出,各基础电信企业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做好5G研发、试验、建设、应用、安全等各项工作,全力推进5G建设发展。三是发挥好各方的联动交流作用。《通知》提出,各地各单位要定期梳理总结经验做法,及时发现问题不足,不断优化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相关信息及时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组织对各地5G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评比,适时开展工作交流,发布有关工作推进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5G网络加快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充分发挥5G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此,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对《通知》进行了解读。

问:当前时期,加快5G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5G是全球科技革命中的引领性技术,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5G也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关键要素,不仅将激发新型消费和投资、促进就业创业、解放生产力,还将重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治理,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0年是5G商用突破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G发展。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5G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5G网络加快发展”“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加快5G建设及应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

一是有利于升级基础设施,赋能产业转型新时代。交通、电力等传统基础设施造就了工业化时代的奇迹,新一轮工业革命则需要新型基础设施的赋能。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将从根本上改变移动网络的现状,促进数据要素的生产、流动和利用,还将让各行各业能够更便于联通协同、提供服务,带动形成万亿级5G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

二是有利于拓展新型消费,创造美好生活新体验。5G时代的到来,将让人们不仅享受到更高速、更低流量资费的网络,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方面创新出多样的消费产品,还将极大丰富消费场景,在电子商务、政务服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创造出大量新消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0-2025年,5G商用将带动超过8万亿元的新兴消费。

三是有利于稳定国内投资,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5G建设投资呈现出回收期长、带动性强、回报率高等特点。5G网络建设不仅涉及大量的工程、基站、供电等基建投资,还将激发各行业转型升级,引致工厂改造、建设运营、系统升级、技术培训等诸多投资。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累计带动相关投资超过3.5万亿元。

四是有利于带动就业创业,形成社会发展稳定器。一是带动科研试验、生产建设、运营服务等产业就业,二是在工业、能源等诸多行业领域创造新的融合型就业需求,三是让随时随地工作、在家办公等更为便捷,拓展共享经济下的灵活就业。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五是有利于提升政府服务,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G时代的到来,将可以利用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立体感知,为政务协同和全方位贴身服务的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加速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和治理过程的网络化智能化变革,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问:目前,我国5G发展的现状如何?

答: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5G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现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一是5G产业生态逐步成熟。我国5G技术及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等产品发展成熟。终端方面,已有超过40款5G手机终端入网,3千元级的主打机型已进入市场。二是5G网络建设加速部署。截至2月底,全国建设开通5G基站达16.4万个,北上广等城市城区已实现网络连片覆盖。预计年底全国建设开通超过55万个5G基站,实现地级市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三是5G融合应用向纵深发展。我国5G应用场景更加丰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加快探索,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医疗健康、媒体娱乐等正成为5G创新应用的先导领域。四是5G政策环境持续完善。2019年5G商用牌照发放以来,全国已有20余省区市发布了5G相关的指导意见或行动方案,通过鼓励创新、加快网络建设、推广应用等,积极推动5G技术产业进步,并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但也应看到,我国5G发展还存在网络建设面临压力、应用市场尚未成熟、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安全体系仍需完善等问题,需各方不断努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问:《通知》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通知》面向近期的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网络、应用、技术、安全”四个重点环节,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赋能行业为方向,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系统推进,充分发挥5G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积极构建“5G+”新经济形态。

(一)加大支持力度,打造新型基础设施

当前处于5G网络集中建设初期,面临着投资成本、建设协调等多方面问题,需统筹布局,加大地方政策支持和落地实施,进一步发挥电信运营企业的建设运营主体作用。对于政策支持力度大、落实好的地区,运营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优先开展5G建设;政策环境尚不完善的地区,需加快研究落实支持举措。一方面是加快建设部署。重点做好5G网络统筹部署规划,加快推进主要城市的网络建设,加快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用户端到端的网络感知体验。另一方面是加大资源统筹支持。要加大基站站址资源支持,加强5G用电和频率保障,保障网络快速建设运营,同时深化共建共享和5G异网漫游,降低运营企业运营的边际成本。

(二)深化融合应用,构建繁荣生态体系

我国5G 融合应用仍处于探索期,需尽快从单点应用向规模应用转变。加快5G融合应用发展,需从丰富应用场景着手,打造重点应用领域,建设应用产业生态系统。具体来看,在产业领域,实施“5G+工业互联网”等工程,推动5G融合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在制造业、医疗健康、车联网等垂直行业领域的应用,探索形成互利共赢的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在消费领域,利用5G套餐优惠、信用购机举措,加快用户向5G服务迁移,鼓励终端消费;推广5G+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培育新兴消费模式,拓展新型消费领域。

(三)加强技术研发,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针对我国5G产业链的不足,加快5G技术创新,是带动通信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保障。具体来看,一是加强5G技术和标准研发。需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5G基础架构研究,加快关键元器件、软件、仪器仪表、模组等研发及应用,发展壮大5G产业集群。二是开展5G测试验证。持续开展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加快毫米波设备、5G SA设备等的测试迭代,促进系统间互操作,加速技术和产业成熟。三是强化5G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支持领先企业基于5G打造并提供行业云服务、能力开放平台、应用开发环节等共性平台,搭建检测认证平台,鼓励开源生态建设,促进开放式创新。

(四)强化能力建设,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5G引入了网络功能虚拟化、边缘计算、网络切片、服务化架构等新技术新特征,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必须打造5G安全保障体系,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建立5G关键设备检测认证等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机制,开展5G安全检测,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治理、事件处置、追踪溯源的安全防护体系。二是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围绕5G典型应用场景,建立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加快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环节数据安全技术监管能力。三是培育安全产业和治理生态。培育5G网络安全产业生态,积极创新5G安全治理模式,推动建设多主体参与、多部门联动、多行业协同的安全治理机制。

问:下一步如何组织实施《通知》相关要求,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答:《通知》重点强调了要加强组织实施,合力推进5G发展各项工作。一是发挥好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做好各项要素保障,把加快5G发展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另外,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知》提出,各基础电信企业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做好5G研发、试验、建设、应用、安全等各项工作,全力推进5G建设发展。三是发挥好各方的联动交流作用。《通知》提出,各地各单位要定期梳理总结经验做法,及时发现问题不足,不断优化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相关信息及时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组织对各地5G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评比,适时开展工作交流,发布有关工作推进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

工信部通信〔2020〕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无线电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5G网络加快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充分发挥5G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5G网络建设部署

(一)加快5G网络建设进度。基础电信企业要进一步优化设备采购、查勘设计、工程建设等工作流程,抢抓工期,最大程度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以5G独立组网(SA)为目标,控制非独立组网(NSA)建设规模,加快推进主要城市的网络建设,并向有条件的重点县镇逐步延伸覆盖。

(二)加大基站站址资源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将5G网络建设所需站址等配套设施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严格落实;在新建、改扩建公共交通、公共场所、园区、建筑物等工程时,统筹考虑5G站址部署需求;加快开放共享电力、交通、公安、市政、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和社会站址资源。对于支持力度大的地区,基础电信企业要加大投资,优先开展5G建设。

(三)加强电力和频率保障。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加强与电力企业对接,对具备条件的基站和机房等配套设施加快由转供电改直供电;积极开展网络绿色化改造,加快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推广。调整700MHz频段频率使用规划,加快实施700MHz频段5G频率使用许可;适时发布部分5G毫米波频段频率使用规划,开展5G行业(含工业互联网)专用频率规划研究,适时实施技术试验频率许可。进一步做好中频段5G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其他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协调工作。

(四)推进网络共享和异网漫游。进一步深化铁塔、室内分布系统、杆路、管道及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开展5G网络共享和异网漫游,加快形成热点地区多网并存、边远地区一网托底的网络格局,打造资源集约、运行高效的5G网络。

二、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

(五)培育新型消费模式。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通过套餐升级优惠、信用购机等举措,促进5G终端消费,加快用户向5G迁移。推广5G+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促进新型信息消费。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广电传媒企业和内容提供商等加强协作,丰富教育、传媒、娱乐等领域的4K/8K、VR/AR等新型多媒体内容源。

(六)推动“5G+医疗健康”创新发展。开展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搭建5G智慧医疗示范网和医疗平台,加快5G在疫情预警、院前急救、远程诊疗、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推广。进一步优化和推广5G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优秀应用,推广远程体检、问诊、医疗辅助等服务,促进医疗资源共享。

(七)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网络、样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显著提升“5G+工业互联网”产业基础支撑能力,促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

(八)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LTE-V2X规模部署。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丰富应用场景,探索完善商业模式。结合5G商用部署,引导重点地区提前规划,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5G、LTE-V2X纳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重要通信标准和协议。开展5G-V2X标准研制及研发验证。

(九)构建5G应用生态系统。通过5G应用产业方阵等平台,汇聚应用需求、研发、集成、资本等各方,畅通5G应用推广关键环节。组织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突出应用落地实施,培育5G应用创新企业。推动5G物联网发展。以创新中心、联合研发基地、孵化平台、示范园区等为载体,推动5G在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创新。

三、持续加大5G技术研发力度

(十)加强5G技术和标准研发。组织开展5G行业虚拟专网研究和试点,打通标准、技术、应用、部署等关键环节。加速5G应用模组研发,支撑工业生产、可穿戴设备等泛终端规模应用。持续支持5G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的研发、工程化攻关及产业化,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十一)组织开展5G测试验证。基础电信企业进一步优化5GSA设备采购测试流程,根据建设计划明确测试时间表,促进相关设备加快成熟。持续开展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组织芯片和系统开展更广泛的互操作测试,加速技术和产业成熟。结合国家频率规划进度安排,组织开展毫米波设备和性能测试,为5G毫米波技术商用做好储备。

(十二)提升5G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支持领先企业利用5G融合新技术,打造并提供行业云服务、能力开放平台、应用开发环境等共性平台,鼓励建设相关开源社区、开源技术基地,促进开放式应用创新。加快5G检测认证平台建设,面向5G系统、终端、服务、安全等各环节提升测试、检验、认证等服务能力,降低企业研发及应用成本。

四、着力构建5G安全保障体系

(十三)加强5G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加快构建5G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加强5G核心系统、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平台等新对象的网络安全防护,建立风险动态评估、关键设备检测认证等制度和机制。研究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安全防护指南和标准。试点开展5G安全监测手段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治理、事件处置、追踪溯源的安全防护体系。

(十四)强化5G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围绕5G各类典型技术和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典型应用场景,健全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建立5G典型场景数据安全风险动态评估评测机制,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合理划分网络运营商、行业服务提供商等各方数据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明确5G环境下数据安全基线要求,加强监督执法。推动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认证,构建完善技术保障体系,切实提升5G数据安全保护水平。

(十五)培育5G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加强5G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强化安全服务供给。大力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设和试点示范,加快培育5G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领军企业,促进产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保障能力。积极创新5G安全治理模式,推动建设多主体参与、多部门联动、多行业协同的安全治理机制。

五、加强组织实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做好各项要素保障,把加快5G发展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强与地方住建、交通、电力、医疗、教育等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合力推进5G建设发展各项工作。

(十七)加强责任落实。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无线电管理机构、通信管理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及时细化各项支持政策和举措,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基础电信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好5G研发、试验、建设、应用、安全等各项工作,全力推进5G建设发展。

(十八)加强总结交流。各单位要定期梳理经验做法,及时发现问题不足,不断调整优化工作举措,相关情况及时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开展各地5G建设发展情况评估,适时发布相关推进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0年3月24日

fxwxa 发表于 2021-12-29 20:32:20

{:mocs_1:}

国力 发表于 2021-12-30 01:28:22

垄断资本吞噬百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5G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