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仙桥”上话甘河
“遇仙桥”上话甘河
文/聂西峰
在西安市鄠邑区甘河镇甘河村,有一处始建于元初的石拱桥,叫“遇仙桥”。此桥乃重阳真人王重阳点化成仙之地。
说起“遇仙桥”,甘河镇甘河村的党支部书记张茂林对甘河村的历史和“遇仙桥”的传说烂熟于心。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了“遇仙桥”上。他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甘河的历史、甘河的古迹和“遇仙桥”的传说故事。
“遇仙桥”所在的甘河镇,位于鄠邑区的西北部,甘河流域的下游,108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历史上的甘河镇可称得上是关中名镇。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三个母系氏族村落 —— 甘河遗址,坳宇遗址,东侯遗址,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氏族公社文化。到了周代,西周王朝修了一条东达沣镐,西通周眉的周驿道,把东通洛阳的车马大道连接起来,成为通往全国的轴心干道。到了汉唐时代,又有西汉察蜀驿道,东汉眉坞峙高台官道,汉唐丝路南道就从这里通过。
甘河建镇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曾有“先有甘溏府,后有周至县,然后才有烂祖庵”的传说。
甘河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古代以名胜、古迹文物、风景兼备于一地。现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河重阳遇仙桥、重阳祖师及侍童三圆雕石像和甘河东岳庙古建群及石碑,甘河氏族村落文物等。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遗产,见证了甘河悠久的历史和当时古镇的兴旺。
而 “遇仙桥”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相传道教祖师王重阳48岁那年,时任甘河镇酒监,在甘河桥巧遇汉钟离、吕洞宾二仙。经二仙点化,故而离家修道,创立全真教,最终修成正果。为了纪念王重阳受点化成仙,后人便将此桥命名为“遇仙桥”。
此桥遗存至今,桥梁尚好,拱石浮雕精美,桥洞之间有石雕龙头。相传其中一个为龙王小儿子,龙头下有一小龟口咬龙须;另一个龙头有玉兔卧于其下。人云:“人人都从此桥过,不知玉兔那边卧”。今游人站立桥上,浮想联翩,超然若仙。
甘河“遇仙桥”是陕西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大石拱桥。
由于年代的久远和河水的冲刷,过去的“遇仙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这几年,甘河村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花巨资对“遇仙桥”进行了维修和保护,让“遇仙桥”成为了鄠邑区的一个有名的旅游景点,也成为甘河镇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啊,遇仙桥,愿著名的历史传说永远相传下去!
啊,甘河镇,愿更多的朋友来这里观光旅游!
https://pic.app.ixian.cn/20200621_543162_1592715739309.jpg
https://pic.app.ixian.cn/20200621_543162_1592715739357.jpg
https://pic.app.ixian.cn/20200621_543162_1592715739406.jpg
鄠邑区甘河镇甘河村“遇仙桥”
好地方
喜欢~,下次有这样的好内容,记得分享哦 {:mocs_51:}
啊
历史悠久,值得去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