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长安——唐代的白瓷
“雪落长安——唐代的白瓷”展览于2019年12月31日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开幕。展览将展至2020年3月25日,展期4个月。深圳望野博物馆收藏的唐代白瓷被公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唐代白瓷数量最多、质量最高、造型最丰富的系统收藏。本次展览共展出42件唐代白瓷器具,其中有望野博物馆馆藏的41件唐代白瓷,西安火烧壁出土、西安博物院收藏的白瓷1件。此次展览是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展示提升后推出的第一场临时展览,洁白晶莹的唐代白瓷如瑞雪一般降落长安,与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隋唐含光门遗址相遇,这是一场奇妙的历史际遇,是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更是大唐文明的互鉴与大唐盛世的经典再现。考古发现的军持多见于唐代僧人墓葬和塔基遗址或庙宇故地,宋元盛行。隋唐时期,军持的功能作为僧尼蓄水器,北宋时期,军持演变成为佛教神灵的手持法器,再演变为南宋、元之后的寻常百姓用器,它的功能从专用化转向世俗化。辟雍砚,得名汉班固《白虎通·辟雍》:“辟者象璧,圆法天;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辟雍砚始于东汉时期,魏晋时期多流行三足或四足的青瓷圆砚,至南北朝时期则变为五足到十足不等,隋时期的辟雍砚形制为砚面高凸成鏊形。唐代研习书法风气大盛,辟雍砚多见。其砚面突起而不施釉,以便研墨。初唐时期使用陶瓷辟雍砚尺寸较大,有些带有砚盖,其后尺寸渐缩小,砚面日渐隆起并高出砚口。唐代辟雍瓷砚品种包括青釉、黄釉、黑釉、白釉等;陶砚品种包括素陶、唐三彩、白釉绿彩等。从尺寸看有实用和陪葬冥器两类用途。此展中白瓷辟雍砚,砚面高起台面,有天然胎体塌陷,宛如刻意处理之墨池,下有托圈,共计15足,成蹄形。胎色灰白,釉色发黄。砚底足内心圆凹无釉。
我还以为下雪了 官方主题,雪落长安。
感谢分享! 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