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青山绿水999 发表于 2019-3-12 17:53:42

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将设在四川

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将设在四川2019年03月07日 07:34:02 来源:成都晚报
记者:薛欢 编辑:王敏琳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陈新有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铁总已经表态,把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放在四川。”  规划建设的川藏铁路在气候条件、地质情况和修建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去年底刚刚全线建成试通车的雅康高速,全长仅135公里,建设过程中就遇到了许多世界性技术难题。相比之下,川藏铁路里程更长、高差更大,特别是要跨越多个地质断裂带,其建设难度较雅康高速、青藏铁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何为其提供技术保障?今年参加全国“两会”,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们带来一份联名提案,呼吁国家层面在四川组建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以及运营保障基地。  作为联名提案的第一提案人,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主席陈放表示,在四川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对支撑川藏铁路科技攻关、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四川轨道交通产业链完整,同时拥有西南交大、中铁二院、中铁科学研究院、成都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等从事轨道交通研发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聚集了多学科多领域的人才,科技创新与辐射带动能力强。同时四川的勘察设计与工程建设实力突出,装备制造和运营维护体系也相对健全。  许强表示,就地质灾害来说,包括成都理工大学、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长期在西南山地开展地灾防治、生态修复等科学研究,也参与了很多工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铁路建成后,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发区域还需全天候监测和动态防治,如果把相关研究基地、保障中心放在四川,这些后续工作将更有力度、更有效率。  陈新有补充,四川在铁路领域的科研实力可以为川藏铁路规划建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四川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有成都车辆厂、眉山车辆厂、资阳车辆厂等重要企业,川藏铁路的建设也将给它们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成都晚报-成都发布记者 薛欢 北京摄影报道

醉美長安 发表于 2019-3-13 08:45:02

{:mocs_51:}

wc.青山绿水999 发表于 2019-3-14 15:44:20

在川布局核科学国家实验室
2019年3月13日四川日报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钟振宇 袁婧
  3月12日,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罗琦向本报记者透露了两个振奋人心的信息:中国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可研工作已收尾,将待国家批复后动工建设,该平台的核心部件将主要在四川生产;此外,该院已完成医用核素关键技术攻关,具备开展试验工程建设条件,待生产应用后将打破我国医用核素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
  “尽管纵向看中国核动力技术成绩显著,但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们仍面临很多技术瓶颈亟待攻克。”罗琦建议,四川是中国唯一具备完整核动力研发体系的省份,如果国家在四川成都布局成立核动力核科学国家实验室,必将产生聚集效应,助推抢占世界核科技创新制高点。
  所谓国家实验室,是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央在去年初提出要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目前国家相关部委正开展国家实验室设立的相关调研论证工作。
  在今年两会上,罗琦建议充分发挥中核集团的龙头企业作用,以中核集团在川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多家科研机构为基础,在蓉设立核动力核科学国家实验室,形成核工业创新国家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尽快解决重大“卡脖子”技术和产品问题,推动中国早日成为核工业强国。

wc.青山绿水999 发表于 2019-3-14 15:47:45

歼20飞机总设计师建议在蓉建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成都商报2019-03-07 11:17:17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歼20飞机总设计师杨伟立即“燃”了起来。

在本次全国“两会”期间,杨伟关注的焦点就是制造业,特别是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在杨伟看来,发展航空制造业对于四川、成都来讲是一个大好的机遇,“四川、成都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建议积极推进在成都建设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发展航空制造业,是否恰逢其时?成都有哪些产业优势,发展航空制造业的突破点在哪里?3月5日,杨伟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时详细解读和建言四川、成都航空制造业发展。在他看来,不管是发展航空制造业、还是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还是争取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区,实际上是一盘棋,如何协同发展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何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航空制造业是重要的抓手

如何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在杨伟看来,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今天,制造业是不可或缺的,更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去发展?

“只有靠创新来引领发展,这是符合当前实际和事物发展规律的,因此呼吁国家重点发展航空制造业。”抛开研发不谈,杨伟认为航空制造业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发展航空制造业对于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将具有引领作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航空制造业属于高技术与大规模生产的紧密结合体,最有典型的高端制造业代表性,这一特点不是所有行业都具备的。”在杨伟看来,要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必不可少的抓手,中国制造业多年来的创新积淀正在蓬勃发展,但不应自满,因为还远未抵达终点,航空制造业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从未来需求方面来讲,无论是民机还是军机,统计数据显示是呈现增速发展的趋势,要满足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需求量将超过现有产业的产出能力,“这将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从制造强国、军民融合等战略的长远发展看,航空制造业都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产业。因此,杨伟在本次全国两会期间准备的议案核心就是支持发展航空制造业,通过更好更快的发展航空制造业,满足国内和国外、军和民全方面的需求,“四川、成都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条件,希望可以推进在成都建设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发展航空制造业,四川优势在哪里?科技发展门类全、水平高

空间大、需求广,四川发展航空制造业的优势在哪里?四川如何才能争取设立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破口在哪里?

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杨伟心中早有答案。“四川也好,成都也好,实际上我们在发展航空制造业上有很强的天然优势。”杨伟从多个层面总结这种优势,一方面四川是一个航空大省,成都在这方面更是资源富集,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信息安全等领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四川,尤其是成都科技发展水平靠前,门类很全,不论是发动机技术研发、风洞试验集群,还是飞机的主机单位,以及电子骨干研究所、科学院骨干研究所,以及全国优势高校院所,“可以这么说,没有任何一个地域有像四川这么涵盖全、涉及面广,在相关领域都在排头位置的优势,同时成绵德区域既是军民融合的重点发展区域,也是’一干多支’里的’主干’,这是天然的优势。”杨伟同时也提出,虽然目前四川在科技发展上处在第一梯队,但现有的自然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未来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歼20飞机总设计师建议在蓉建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发展航空制造业既涉军又涉民,这又是一个挑战,如何正确应对这一挑战?在杨伟看来,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军民融合的改革创新。“就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样,地方政府要支持军民融合发展。”杨伟肯定目前四川对军民融合的支持,无论是战略高度还是政策引领,都做了很多引导,但军民融合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融合问题,要想融合,必须要相互了解,“军民融合不光是民参军的问题,是军和民这个大事业如何融合发展,这给我们提出了改革创新方面的挑战,在国内也很有引领和带动作用。”

在成都,已经启动了一些军民融合产业园,但在杨伟看来,这很好,但还不够,“应该要搭建一个各方都能参予、互动的平台。”杨伟再次强调平台的重要,如今虽然已经有一些网络平台,但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设立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吸引民营企业进入航空制造业

结合四川优势,杨伟建议在四川、成都设立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可以往下辐射一系列的企事业单位。“甚至可以争取能够建立航空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具体来讲,杨伟建议依托四川的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一系列现有的企事业单位力量,进行体制机制上的改革,搭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平台,这样就让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一并围绕航天航空,将形成既有地方政府支持和参与,又有民营科研单位的参与,有跨国企的行业的参与的融合发展格局,“国企应该充当主力军的作用,但也欢迎民营经济加入到这个行业。”杨伟说。

此外,四川还要注重创新团队建设,形成松散的、半松散的机构,把省内主要的科研人才串联起来,形成更大的人才合力。

设立这样一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或国家实验室,对四川来说将意味着什么?在杨伟看来,首先是一个战略引领作用,未来制造的引领方向,也是企业发展的取向、产品发展的取向,更是未来发展的取向。在杨伟看来,更多航空制造业机遇已经开放,比如飞机、发动机的制造,每个航空公司都在涉足维修,“成都作为四川科技和军民融合的一个领头羊,需要在航空航天领域做深做实。”

wc.青山绿水999 发表于 2019-3-14 15:48:38

歼20飞机总设计师建议在蓉建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成都商报2019-03-07 11:17:17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歼20飞机总设计师杨伟立即“燃”了起来。

在本次全国“两会”期间,杨伟关注的焦点就是制造业,特别是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在杨伟看来,发展航空制造业对于四川、成都来讲是一个大好的机遇,“四川、成都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建议积极推进在成都建设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发展航空制造业,是否恰逢其时?成都有哪些产业优势,发展航空制造业的突破点在哪里?3月5日,杨伟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时详细解读和建言四川、成都航空制造业发展。在他看来,不管是发展航空制造业、还是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还是争取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区,实际上是一盘棋,如何协同发展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何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航空制造业是重要的抓手

如何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在杨伟看来,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今天,制造业是不可或缺的,更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去发展?

“只有靠创新来引领发展,这是符合当前实际和事物发展规律的,因此呼吁国家重点发展航空制造业。”抛开研发不谈,杨伟认为航空制造业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发展航空制造业对于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将具有引领作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航空制造业属于高技术与大规模生产的紧密结合体,最有典型的高端制造业代表性,这一特点不是所有行业都具备的。”在杨伟看来,要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必不可少的抓手,中国制造业多年来的创新积淀正在蓬勃发展,但不应自满,因为还远未抵达终点,航空制造业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从未来需求方面来讲,无论是民机还是军机,统计数据显示是呈现增速发展的趋势,要满足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需求量将超过现有产业的产出能力,“这将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从制造强国、军民融合等战略的长远发展看,航空制造业都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产业。因此,杨伟在本次全国两会期间准备的议案核心就是支持发展航空制造业,通过更好更快的发展航空制造业,满足国内和国外、军和民全方面的需求,“四川、成都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条件,希望可以推进在成都建设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发展航空制造业,四川优势在哪里?科技发展门类全、水平高

空间大、需求广,四川发展航空制造业的优势在哪里?四川如何才能争取设立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破口在哪里?

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杨伟心中早有答案。“四川也好,成都也好,实际上我们在发展航空制造业上有很强的天然优势。”杨伟从多个层面总结这种优势,一方面四川是一个航空大省,成都在这方面更是资源富集,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信息安全等领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四川,尤其是成都科技发展水平靠前,门类很全,不论是发动机技术研发、风洞试验集群,还是飞机的主机单位,以及电子骨干研究所、科学院骨干研究所,以及全国优势高校院所,“可以这么说,没有任何一个地域有像四川这么涵盖全、涉及面广,在相关领域都在排头位置的优势,同时成绵德区域既是军民融合的重点发展区域,也是’一干多支’里的’主干’,这是天然的优势。”杨伟同时也提出,虽然目前四川在科技发展上处在第一梯队,但现有的自然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未来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歼20飞机总设计师建议在蓉建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发展航空制造业既涉军又涉民,这又是一个挑战,如何正确应对这一挑战?在杨伟看来,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军民融合的改革创新。“就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样,地方政府要支持军民融合发展。”杨伟肯定目前四川对军民融合的支持,无论是战略高度还是政策引领,都做了很多引导,但军民融合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融合问题,要想融合,必须要相互了解,“军民融合不光是民参军的问题,是军和民这个大事业如何融合发展,这给我们提出了改革创新方面的挑战,在国内也很有引领和带动作用。”

在成都,已经启动了一些军民融合产业园,但在杨伟看来,这很好,但还不够,“应该要搭建一个各方都能参予、互动的平台。”杨伟再次强调平台的重要,如今虽然已经有一些网络平台,但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设立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吸引民营企业进入航空制造业

结合四川优势,杨伟建议在四川、成都设立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可以往下辐射一系列的企事业单位。“甚至可以争取能够建立航空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具体来讲,杨伟建议依托四川的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一系列现有的企事业单位力量,进行体制机制上的改革,搭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平台,这样就让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一并围绕航天航空,将形成既有地方政府支持和参与,又有民营科研单位的参与,有跨国企的行业的参与的融合发展格局,“国企应该充当主力军的作用,但也欢迎民营经济加入到这个行业。”杨伟说。

此外,四川还要注重创新团队建设,形成松散的、半松散的机构,把省内主要的科研人才串联起来,形成更大的人才合力。

设立这样一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或国家实验室,对四川来说将意味着什么?在杨伟看来,首先是一个战略引领作用,未来制造的引领方向,也是企业发展的取向、产品发展的取向,更是未来发展的取向。在杨伟看来,更多航空制造业机遇已经开放,比如飞机、发动机的制造,每个航空公司都在涉足维修,“成都作为四川科技和军民融合的一个领头羊,需要在航空航天领域做深做实。”

wc.青山绿水999 发表于 2019-3-14 15:48:46

歼20飞机总设计师建议在蓉建航空制造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wc.青山绿水999 发表于 2019-3-15 08:54:18

在川布局核科学国家实验室
2019年3月13日四川日报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钟振宇 袁婧
  3月12日,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罗琦向本报记者透露了两个振奋人心的信息:中国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可研工作已收尾,将待国家批复后动工建设,该平台的核心部件将主要在四川生产;此外,该院已完成医用核素关键技术攻关,具备开展试验工程建设条件,待生产应用后将打破我国医用核素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
  “尽管纵向看中国核动力技术成绩显著,但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们仍面临很多技术瓶颈亟待攻克。”罗琦建议,四川是中国唯一具备完整核动力研发体系的省份,如果国家在四川成都布局成立核动力核科学国家实验室,必将产生聚集效应,助推抢占世界核科技创新制高点。
  所谓国家实验室,是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央在去年初提出要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目前国家相关部委正开展国家实验室设立的相关调研论证工作。
  在今年两会上,罗琦建议充分发挥中核集团的龙头企业作用,以中核集团在川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多家科研机构为基础,在蓉设立核动力核科学国家实验室,形成核工业创新国家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尽快解决重大“卡脖子”技术和产品问题,推动中国早日成为核工业强国。

wc.青山绿水999 发表于 2019-3-15 08:54:49

在川布局核科学国家实验室
2019年3月13日四川日报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钟振宇 袁婧
  3月12日,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罗琦向本报记者透露了两个振奋人心的信息:中国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可研工作已收尾,将待国家批复后动工建设,该平台的核心部件将主要在四川生产;此外,该院已完成医用核素关键技术攻关,具备开展试验工程建设条件,待生产应用后将打破我国医用核素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
  “尽管纵向看中国核动力技术成绩显著,但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们仍面临很多技术瓶颈亟待攻克。”罗琦建议,四川是中国唯一具备完整核动力研发体系的省份,如果国家在四川成都布局成立核动力核科学国家实验室,必将产生聚集效应,助推抢占世界核科技创新制高点。
  所谓国家实验室,是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央在去年初提出要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目前国家相关部委正开展国家实验室设立的相关调研论证工作。
  在今年两会上,罗琦建议充分发挥中核集团的龙头企业作用,以中核集团在川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多家科研机构为基础,在蓉设立核动力核科学国家实验室,形成核工业创新国家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尽快解决重大“卡脖子”技术和产品问题,推动中国早日成为核工业强国。

Aren-E 发表于 2019-3-30 07:51:13

成都理工大学出镜了,许院长出镜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将设在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