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讨论] 从《问政时刻》看普通话的推广

 

评论140

我回来了001Lv.8 发表于 2017-2-17 21: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as1240543632 发表于 2017-2-17 20:30
在英国,早已统一使用标准英语
在美国,早已统一使用标准美语
在法国,早已统一使用标准法语

什么叫文化多元化发展,我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岂是这些只有千年左右的国家能一样的?文化多元化也是很好的,好多多音文字其实就是古语的发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anhooLv.6 发表于 2017-2-17 21: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生活 发表于 2017-2-17 15:53
楼主在哪看的?能否给个链接

无限西安a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逍遥鱼Lv.7 发表于 2017-2-17 21: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yanhui9955 发表于 2017-2-17 16:02
南方大部分很少用普通话  我们已经很不错了  再过二三十年 你想听陕西话估计都很难听到了  现在下一代基本 ...

拉倒吧,你去农村看看,小孩儿还是打小儿就说方言,农村人口基数在那摆着呢,方言消失你还真是想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龍龖龘Lv.3 发表于 2017-2-17 21: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普通话还是很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余望终南雪楼主Lv.8 发表于 2017-2-17 21: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民族需要向心力,如果连共同语言的认知都出现问题,就是一种悲哀。
当年秦国统一中国时,规定必须使用小篆。
试想如果当初六国人都抱着自己的文字不放,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现在的欧洲那样吧。
有人拿香港说事,你看香港现在什么样子,以说英语为荣。  吃了几天洋人的奶,看中国人就是蝗虫了。
不管怎样方言的消亡是一种必然。不然中国最终走向的肯定是分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anhui9955Lv.8 发表于 2017-2-17 21: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鞑子语 通古斯语有人觉得很高大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稻草男人Lv.10 发表于 2017-2-17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随风海鸥 发表于 2017-2-17 18:49
上海有吴语节目、吴语电台,广州几乎全部都是粤语电视台、粤语电台,学校播音专业招生也有粤语主播,服务 ...

。。西安也有西安话节目,很好啊。问题是,那是电视问政啊。。

我说城门楼子,你说肩膀头子,对不到一块儿啊。

另外广东话国际上是跟普通话齐名的,有专门的学校教粤语的,这个就别比了。
语言地位的提高还不是因为广东富?广东开放? 所以地方要是开放,语言也会强势,根本不是楼主说的。 为何古代上古关中话成为当时普通话,而如今是北京话?难道是因为北京话好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7 2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稻草男人Lv.10 发表于 2017-2-17 22: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yanhui9955 发表于 2017-2-17 17:51
没有否认官方场合讲普通话  反感有些人以说鞑子语 通古斯语为荣 有文化高大上 以说陕西坏为耻

鞑子语是?
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稻草男人Lv.10 发表于 2017-2-17 22: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其实西安还好了,成都开会基本都是成都话,刚去时听天书似的,说了也不改,外省同事意见很大又无可奈何,总结就是有点偏安一隅。西安基本都是普通话。这位估计是实在改不过来,也不用上纲上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稻草男人Lv.10 发表于 2017-2-17 22: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yanhui9955 发表于 2017-2-17 16:13
在中国的这些稍微大点的城市里 西安是普通话推广最好的 甚至让人觉得说河南话都比陕西话档次高 这 相比其他 ...

去过的城市,除了成都开会时以成都话为主,很别扭,其他都说普通话,西安,郑州,福州,昆明,乌鲁木齐等等。西安这方面做的挺好的,会上普通话,会下该西安话还是西安话。

跟自信扯不上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ngxiluLv.7 发表于 2017-2-17 22: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另外广东话国际上是跟普通话齐名的,有专门的学校教粤语的,这个就别比了。

-----------

老黄历了。现在国际上的中文学校,95%都是用普通话,简体字来教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ngxiluLv.7 发表于 2017-2-17 22: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本帖最后由 dengxilu 于 2017-2-17 22:27 编辑

方言为何式微?



很多人认为,方言的没落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文化多样性的消失,甚至有人将方言的没落归结为国家权力的强势入侵——比如说学校统一推广普通话。尽管强制推广普通话让更多的人说上了普通话,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方言灭失的原因,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在市场经济下人的交流范围越来越广,迫切需要一种统一的语言,而普通话就扮演了这种角色。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公元744年,贺知章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多年不在家乡,当然会发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尴尬场面。

如果在现代,当贺知章先生返回老家时用萧山方言和家乡儿童交流时会发生什么场景?一个很有可能的场景是,尽管先生“乡音无改”,但家乡的不少儿童恐怕已经听不太懂老先生的字正腔圆的方言;或者是尽管能听懂老先生的家乡话,但和老先生交流时儿童已经开始用普通话或者是结结巴巴的方言。不知道贺老先生遇见这样的场景,会有怎样的感想?

以上场景当然是我的杜撰,不过这并非是无的放矢。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少。以我为例,尽管在家中和父母交流时是用方言,但如果我媳妇在边上,那就立刻切换到普通话频道——虽然她也是浙江人,但却不懂我们这里的语言,浙江人都知道,浙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浙江方言”,而是各个县市都用自己的语言。如果走出家门,就会发现方言用的越来越少,现在回到老家很多亲戚在一起交流时也时不时插上几句普通话。用很多文青的话来说,那是方言的没落。

方言为何式微?

以我老家为例,因为地处浙江山区,全县共有十来种语言——同一个乡镇甚至有不同种语言。这些语言在改革开放之前都保护的很好,大家都能字正腔圆的说自己的方言。当然,每个村子里也有一些人会说多种方言。为什么他们能说多种语言,是因为他们语言天赋特别高?当然不是,他们会说多种方言是因为这些人除了做自己农活之外还从事一些“贸易”——将本村木材卖给他村,将村里的猪毛卖给外乡外县的商贩。换句话说,他们之所以会这些方言是因为生活交流的需要。

不过在那个大家都说方言的时代,乡里乡亲是特别羡慕那些能说甚至能听懂普通话的人——因为绝大多数村里人都说不上几句。我记得当村里的无线广播在播放节目时,就会有阿公阿婆要求年轻点能听懂普通话的人翻译广播中的内容,那时我的一个宏伟愿景就是要学会说普通话——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想懂日语看AV片一样。

我在村里念小学二年级时,听小伙伴说镇上的中心小学居然要求在学校里说普通话,顿时心生景仰之情:要是我们村里的小伙伴也能说普通话,那该多么拉风?不过村校老师直接驳回我的请求,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在村校里说普通的原因,后来长大后才明白,因为他说的普通话也不够标准。


后来到镇上中心小学念书,发现学说普通话也不是件容易事。因为在我那蛮夷之地,方言和普通话相差实在太大,学说普通话就像一门外语要从头开始。不过学校通过各种强制和非强制的方式让我们说上了普通话,到现在为止还记得中心小学的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个“推普员”——就是推广普通话管理员,这个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班级里每个同学都说普通话,如果谁在校园里说方言被这些推普员逮到了,那是要扣分的——而这就意味着你在期终时无法评上三好学生等各种荣誉称号。

拜学校的各种努力所赐,我们这些乡下孩子终于会说普通话了——尽管我们的普通话说的也不太标准,到现在为止我的普通话还是带有浓厚的浙江中部山区口音,当然,这并不全都是我个人的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资水平太差。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那时候在学校里努力说普通话,但是一走出校园和小伙伴们交流时却立马切换到方言。但是现在小伙伴们在学校使用普通话,回家也用普通话。

短短二十多年,为什么普通话和方言的地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这都是市场经济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一个人很少有机会和外乡人打交道,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保持语言的纯正。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来临,情况完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乡亲从村里搬到镇上,每天接触的人群所说的方言也不尽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话逐渐流行开来,尽管他们的普通话非常不标准。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如果乡亲们还是固守自己方言,那势必会影响到你和外界打交道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将直接影响家庭收入:不要说那些在外务工的乡亲,即便你是在镇上或者县城开一家小店,如果你不会说普通话,这意味着你的营业收入会大幅度降低——谁愿意到一家他听不懂语言的小店里买东西?在这种经济激励下,说普通话的乡亲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随着入学率的上升和电视的普及,普通话越来越成为下一代的标配,方言的没落也就在所难免。

很多人认为,方言的没落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文化多样性的消失,甚至有人将方言的没落归结为国家权力的强势入侵——比如说学校统一推广普通话。尽管强制推广普通话让更多的人说上了普通话,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方言灭失的原因,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在市场经济下人的交流范围越来越广,迫切需要一种统一的语言,而普通话就是扮演了这种角色。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方言在政府控制最严厉的计划经济时代非常繁荣,尽管那时候政府也想通过普通话统一全国语言,但这种努力最终是无功而返。

为何失败?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那时候没有人口大迁徙,绝大多数人打交道的范围只限于和他能说同一种方言的人群。于是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现象,尽管大家在学校里都说普通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使用方言交流——因为大家都不是外乡人。但是在现代社会,通过方言进行日常交流却做不到了——因为你面对的人很有可能听不懂你的方言:如果连我们乡下都做不到说方言进行交流,就更不要说上海这样的全国性大都市了。在此而言,方言的灭失并不是国家权力侵蚀民间文化的结果,而是社会自发交流的产物。

当然,会有一些人对方言的灭失痛心疾首,认为这是文化多样性消亡的标志。需要铭记的是,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方式,它是交流的产物——以上海话为例,上海开埠后移民大量涌入,各路移民的语言对上海话造成了一番影响,尤以宁波话为重。因为宁波人数量大、且有社会地位,现在上海话的第一人称复数“阿拉”即来自宁波话。这样,形成以上海本地话(松江话)为主,多种吴语方言(苏州话、宁波话为主)的共存、混杂和融合的新上海话。换句话说,现在的上海话和一百五十年前的上海话也不一样。

尽管我现在对家乡的小伙伴们不会说方言而有一丝惋惜,但更多的是高兴: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具有了和外界交流的最基本能力——据说现在不少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贫困就是因为他们不能说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就意味着无法融入这个全国性的大市场。从这个意义而言,会说普通话是乡亲们脱离贫困的第一步。同时,通过普通话这个载体,他还能看到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而这是以前说方言时体会不到的。

说我们的普通话,让那些专家们痛心疾首去吧。


很有说服力!方言式微,大势所趋 
发表于 2017-2-18 15: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战警Lv.0 发表于 2017-2-17 22: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名字不好取Lv.5 发表于 2017-2-17 22: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名字不好取Lv.5 发表于 2017-2-17 22: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4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11000591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4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